正文 遊頤和園(3 / 3)

我就在這裏靜靜地站著,看著這一汪碧潭,水晶瑩得像寶石,卻又安靜得出奇,像一個安靜而又傾國傾城的女子,睜開黑色的眸子一眨一眨地看著自己。不遠處有不太茂密的水草露出頭來透透氣,而沿著水色望去,碧池像外延展而去,我不敢過去探尋,因為我怕那邊的失落破壞了這處安靜的美。閉著眼睛,想象自己漂浮在水上,她輕輕地摟著我,像母親的手,又輕輕嗬出芳氣,我真想沉淪於此!

繼續前行,有個江南小館,店主人高聲喝道:“炸----醬----麵----”聲音抑揚頓挫,宛轉悠揚,好似穿雲裂石,鏗鏘有力,震人心魄。這就是江南嗎?堤下水波蕩漾,如一塊明鏡。又見酒旗飄蕩,讓我夢回那些酒與劍的時代,英雄持劍豪飲,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門外西風陣陣,酒旗翻飛,行人如織,文士武俠,墨情俠義,酣暢淋漓。我以為,酒旗為江南增色不少。

見一江南古裝美人,姿態婀娜,如水肌膚,如水腰肢,醉人心懷。我自以為江南女子唯多一個似水柔情,這是一種天生的氣質,刻在骨子裏,烙印在靈魂裏,她人模仿也隻得其行,不得其意。江南的美女嗬,我便回首再看一眼。

再走,有一當鋪,對聯上書:攘攘熙熙有無相濟,生生息息爾我均安。這讓我想起了司馬遷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想想那個曾經在曆史上留下了濃重篇章的當鋪,不覺得一陣唏噓。再次前行,又遇一聯,上書:鶴隨仙去尋芝草,龍化人來問寶丹。這是個醫館。再次前行,在小江南的微風中完成了蘇州街的行程。盡管要走了,還不忘再次回眸望一望碧綠的小河水、微飾淡妝的女子、獵獵飄蕩的酒旗、高聲大呼的小二、年月以前的當鋪、濟世救人的醫館。

回程路中,我還有一個小小的遺憾,那就是沒有看到“青芝岫”。上次去看這個怪石,有人想要拍照,旁人說道:千萬不得拍,這是敗家石。話說這塊山石原來在北京遠郊房山縣的深山裏。明朝有個叫米萬鍾的,愛石成癖,在他的海澱勺園裏,陳列著許多怪石。他發現這塊大青石後,非常喜歡,決心運回勺園。可是石頭太大太重了,人抬不起,馬拉不動。有人給他獻策:秦始皇修長城時,不是用修水道的辦法搬運山石的嗎?米萬鍾覺得也隻有這個辦法了。於是雇了很多民工,先修起一條大路,又在路旁每隔三裏打一眼小井,五裏打一眼大井。到了冬天,就提水潑路,凍成了一條冰水道。大道一直修到了房山大石窩。米萬鍾為運這塊大青石,花了不知多少錢,石頭運到良鄉,他的財力也耗盡了,隻好丟棄路邊。所以,當時人們就把這塊大青石叫做“敗家石”。後來乾隆皇帝看到了這塊大青石便把它運回頤和園,因為太後認為此石是不祥之物又擱置一陣。後來,臣下提議此石壯似青芝,可保皇勢亨通,於是乾隆大書“青芝岫”,又提“神瑛”“玉秀”。

天色已然不早,便可友人分別。暗思今日收獲頗豐,也便不顧這青山綠水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