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鬥用嫻熟的事件營銷技巧使蒙牛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幅提升,並由此樹立起一個具有民族內涵的大品牌形象。
在一個公開的媒體場合,李光鬥和蒙牛的孫先紅一起,共同回顧了這一讓業內外嘖嘖稱奇的營銷策劃案的始末細節。其間,李光鬥本人對蒙牛一案的總結,可能更發人深省。
蒙牛一戰
通常企業借助事件行銷傳播的信息有企業及品牌的名稱(知名度)、企業形象(美譽度)、產品技術信息、產品質量信息等。而在這次“蒙牛:中國航天員專用乳製品”策劃行銷中,蒙牛牢牢把握住了事件行銷的精髓,使知名度與美譽度都得到很大的提升。策劃事件行銷,首先得選好一個新聞由頭,賦予它新聞價值,讓新聞界能從中受益,從而“啟動新聞”。抓住事件行銷的新聞性,就抓住了媒體的眼球,抓住了媒體的眼球,就抓住了受眾的眼球。
而借勢“神五”,無疑是最好的由頭,因為“神五”是中國的第一品牌。事件行銷不能脫離品牌的核心理念,必須堅持相關性原則,隻有品牌與事件的聯結自然流暢,才能讓消費者把對事件的熱情轉移給產品。蒙牛品牌與“神五”事件的聯結點,是從品牌建設的高度的出發,融入到蒙牛長遠的品牌戰略規劃中去。
事件行銷的最終目的在於把企業想傳播的信息傳播給出公眾。而在“蒙牛成為航天員專用牛奶”事件行銷過程中,李光鬥始終把公眾的關注點、事件的核心點、品牌的訴求點結合在一起,形成三點一線,貫穿一致。為此,李光鬥精確把握住了事件行銷的落點:蒙牛的中國航天情結,中國航天員的蒙牛情結,使蒙牛與航天員食品建立了有效而自然的聯係。
“蒙牛的中國航天情結,中國航天員的蒙牛情結”的自然聯結,一方麵給蒙牛注入了新的民族個性——愛國、公益和責任感,同時又向消費者傳達了蒙牛產品質量信賴程度之高的品牌訊息,用等同於用航空食品的嚴格標準來證明蒙牛產品的健康和營養,從而有利地推動終端銷售。
在這次事件行銷中,蒙牛的宣傳口號是“舉起你的右手,為中國喝彩”同其一貫的品牌信息“強壯中國人”緊密結合,由此樹立起一個具有民族內涵的大品牌形象。
“蒙牛:中國航天員專用乳製品”的成功策劃,使蒙牛具有了“超越一般感覺的感性產品”
的特性,從而使蒙牛的品牌更增加了魅力,提升了蒙牛品牌的知名度,升華了蒙牛品牌的美譽度。這是由消費者主觀感覺產生的與消費態度相一致的一種特性。
當然,李光鬥同時也認為,“蒙牛:中國航天員專用乳製品”的成功,不僅是事件行銷本身的成功,也是傳播的成功。在事件行銷的大潮中,諸多企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即使同樣的契機、同樣的事件,因運用的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盡相同。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與策劃人對於事件行銷傳播規律的把握與執行策略。
李光鬥說道,“借勢神五蒙牛飛升”最起碼傳遞了一個啟示:通過策劃可以提升品牌競爭力。
“蒙牛:中國航天員專用乳製品”事件行銷的成功可以說是資源整合的成功。我們調動了廣告界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中央電視台廣告部、美術創意指導馬忠渝先生以及各種廣告媒體。大家都貢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蒙牛的成功詮釋了這樣一個道理:策劃是提升品牌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手段,事件行銷是高效提升品牌傳播的最佳時機。
對中國營銷的影響和貢獻:
通過這些年來事件行銷的成功經驗,李光鬥總結出事件行銷傳播的四大定律:
定律之一:傳播的意識要強,做了好事要留名。
企業利用事件營銷的最終目的是要提升品牌的影響力並創造良好的價值,因此做了事就要及時宣傳出去,通過傳播手段到達消費者。我們經常講雷鋒事跡,有一句流傳的話是“雷鋒出差一千裏,好事做了一火車”。但雷鋒是做了好事不留名的。當然這種精神非常可嘉,但如果放在企業身上就不能這樣含蓄了。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雷鋒,在他犧牲後,出版的《雷鋒日記》發行超過了160萬冊,也正是通過這樣強大的傳播,才使得我們認識了雷鋒,學習到了雷鋒精神。道理是一樣的。
定律之二:主動傳播,做了好事自己講。
錢鍾書曾說過:“一個人不說你壞話時間的長短,取決於你最近一次請他吃飯所點菜的好壞。”在如今的注意力經濟時代,一個企業受尊重的價值往往是用物質無法衡量的,這是一筆無形的資產。這不僅僅意味著將要得到消費者的心,而且還要得到媒體、政府等社會各界的支持。
在如今的功利性時代,尤其是在城市,沒有人會緣無故地說一個人的好話。人們沒有太多時間主動傳播信息,要想獲得市場口碑必須自己有意為之,要主動傳播,做了好事要自己講。
所以在事件行銷中,要從全局上把握住宣傳的關鍵點,抓住傳播的新聞點、新聞由頭,為媒體提供新聞素材,達到與事件同步傳播的程度。發動了媒體的傳播勢能,最終也就抓住了目標受眾的眼球。
定律之三:加強傳播的強度和跨度,做了好事要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
事件行銷要“花一分錢做事,花九分錢宣傳”,同時更要保持事件行銷的長期宣傳效應,將事件行銷作為長期的品牌發展戰略,更加係統地整合利用各種營銷手段,對其進行有機的配合和互補。
定律之四:選擇強勢媒體,居高聲自遠。
中國是世界上廣告通路最複雜的國家,又是電視廣告權力最集中的國家,形成了如CCTV這樣的超強勢媒體。如何能夠保證廣告的有效傳播,就形成了廣告通路的核心問題。在中國,廣告管理應堅持廣告聚焦法則,廣告投放不宜分散,而應集中廣告預算,堅持聚焦法則。而要塑造一個全國性的強勢品牌必須借助廣告的力量,最好的選擇就是借助強勢媒體,以廣告塑造品牌,講求傳播勢能的運用。居高聲自遠,形成居高臨下的勢能可以為廣告的傳播形成更大的動能推動力。
我們正處於一個傳播令人致富的年代,製造熱點事件、熱點人物,創造新奇概念,挖掘提煉新聞,繼而引起媒體的注意,進行媒體炒作,捕獲消費者的注意力,已成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企業發展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從心理學角度上分析,人們都會受到羊群效應的影響。不論人們是出於獵奇心理還是出於社會責任感,公眾對重大事件的關注遠遠高於對普通產品的關注。出於對事件的關注,大家的行為和意識易趨於一致,企業借此進行信息傳播就更廣泛、更充分。
從廣告學的角度分析,遙控器效應不知道會浪費掉廣告主的多少廣告費。在這個由消費者掌握遙控器的信息爆炸時代,觀眾的收視耐心不會超過5秒鍾,一見廣告就換台成了人們看電視的習慣。而事件營銷戲劇性強,不僅在事件發生時給受眾以深刻的印象,而且利於傳播,較長時間後,仍能引起回憶。大凡借藝術、音樂、文化、體育、環保或社會責任之名而從事的公益活動,由於它具有非商業性的本質,以及提升生活素質等功能,所以,較易受到大眾傳播媒體的重視而成就卓越的企業形象,亦可增強消費者的信心。
這就決定了重大事件的含金量對品牌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催化劑作用。由此可見精妙策劃、嚴謹執行、切實傳播的事件行銷是高效提升品牌傳播的最佳時機。
李光鬥是一個無可爭議的超級辯手,可以想見,他出色的口才和辯才,為他“征戰沙場”,立下了多大的汗馬功勞。至少蒙牛一案,不僅讓他慷慨雪恥,更讓他能重新在業界吐氣揚眉。對於李光鬥而言,蒙牛一案的策劃的確是一個讓他倍為興奮的事情。
李光鬥反思自己的成功時,曾這樣寫道:“造勢的創意要大膽而張揚,以創業知名度為目的,以奇妙的媒介創新 大膽的活動策劃為組合,以獲得事半功倍的傳播效應。”
蒙牛一案,則讓李光鬥徹底“一雪前恥”。蒙牛案中,李光鬥全案運作的功底表露無遺,有前案的未雨綢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有高超的資源造勢整合,有突出的其一貫依仗的“媒介創新”,有鋪天蓋地緊隨而至的廣告、終端上的群體互動。蒙牛案一出,其精彩絕倫的演繹立時博得了業內外的一片喝彩。
自然,一臉書生氣的李光鬥,也在“神五”飛天之際,人氣急遽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