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晚,喬府後院,燈光通明,喬國丈正看著周瑜的回信,陰沉的臉漸漸露出了一絲笑意,對小喬說道:“還是賢婿有辦法,想出了這般計策,張傳峰這可是敬酒不吃吃罰酒,咎由自取,怨不得人了。”
小喬剛才已把信中內容閱了一遍,隻是覺得周郎這事的處置方法有些不妥,雖是說為東吳免除後患,但這時正值孫劉聯盟抗曹之際,實是不宜為之,並且張傳峰在東吳已為人所皆知的抗曹英雄,而這時用計殺之恐為天下人所恥笑,於是說道:
“父親大人,我看這事實為不妥,雖說解了一時之氣,但傳將出去,必將對東吳名聲有損,而為曹賊解恨也。”
喬國丈那裏肯聽,於是連夜往孫府見孫權。
豎日天剛亮,諸葛亮也收到了周瑜的文書,說道軍情緊急,要他立刻動身前往三江口共抗曹軍,諸葛亮應承了來人,並說道他立即動身。
諸葛亮見文書上所寫的內容特提及一點,軍營要地,要他切不可帶閑人前往,於是心裏知道,張傳峰和高倩文已身處險境了。
自張傳峰拒絕婚事之後,諸葛亮已是知道東吳必然有所行動,這一切皆在他的計算之內。
他當即對張傳峰說道:“如今你二人實不宜在此地久留,我猜我走之後,東吳必有動作,恐對你等不利,如有情況發生,火速趕往江邊南岸處,我已差子龍在那裏接應了。”
張傳峰大為感激,對諸葛亮抱拳說道:“多謝臥龍兄,你也多保重!”
諸葛亮入房收拾完行裝,和來接他之人一同往三江口而去。
張傳峰見諸葛亮已走,知道他兩人也該走了,於是要高倩文入內整理一下行裝,待午後再行起程。
這時龐統剛好踏門而入,來尋他兩人,見是張傳峰,忙上前打了招呼。
張傳峰回了一禮,說道諸葛亮已往三江口大營去了。
龐統自那日茶樓相遇之後,和張傳峰頗是投緣,這些日子經常前來驛館,和諸葛亮、張傳峰三人喝酒聊世間事,天南海北,甚是痛快。
張傳峰和高倩文也從他那裏長了不少見識,對他那套君主還權於民的見解不但很是新鮮,也極為讚同,心目中已是亦師亦友了。
隻是諸葛亮認為這套方法應於天下大統之時才可實施,如今正值亂世,不宜行之,所以時常引論反駁之。
張傳峰兩人最怕見到的情形就是臥龍和鳳雛之辯論也,為了各自不同的政見,雙方從不讓一步,經常辯至夜深,可是彼此也說服不了對方。
但對於張傳峰來說,如果是碰到這種情況,他會裝醉昏睡,高倩文則瞪著眼睛,裝成一副不知所雲的樣子應付了過去。
張傳峰心裏其實極是讚同龐統之學說,正是因他全家為清庭所害,他目前心中最大的願望就是推翻那清庭,而龐統之學說則是點起他心中的一盞明燈,讓他有如夢初醒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