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米攻克通話質量,勢必會影響到它對其他方麵的關注,不過小米也願意為此放棄一些無關緊要的研究,畢竟一部說話都聽不清的手機是會被用戶痛罵的。小米願意為此付出一些代價,哪怕僅僅是微小的改善,也會多贏得一部分消費者的好感和信賴。
四、售價
低售價自然是低利潤,雖然可以薄利多銷,但問題就在於如果不能多銷,低價就會變成手機廠商的噩夢。畢竟,誰都想像蘋果那樣,價格高還一擁而上,賺得盆滿缽滿,豈不快哉?不過話說回來,蘋果畢竟是獨一無二的,如何能合理定價而又不流失客戶,是大多數廠家共同需要麵對的問題。
關於售價,小米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在低價和高價之間的黃金定位——“1999”,當然這是以小米1和小米2的主流機型為例。小米之所以選擇這個價格,是因為1999是年輕人都能消費的起的價格,也是一個“不算丟人”的價格。另外,手機在這個價位區間上,往往是中低端和高端的分水嶺,既能讓囊中羞澀的人看到希望,也讓那些好麵子的人坦然接受,所以一上市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很容易就創造出強烈的宣傳效果。
為了在價格上占有,小米承擔了虧損的風險,也敢於直麵被其他對手以更低的價格回敬的客觀存在。但是,小米終於在這種不穩定的優勢下脫穎而出,憑借對品牌的解讀和延展,讓年輕人接受了這個國產手機品牌。
五、市場定位
手機用戶千千萬,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那麼,如何準確定位人群才能讓品牌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呢?小米經過一番考量,最後選擇了以年輕人為主體的手機發燒友,這是一個相當成功的定位。因為隻有這些發燒友,才更有理由去購買一款硬件性能好但品牌不夠亮的手機,而那些不愛捅咕手機還好點麵子的人,恐怕是不會選擇小米的。
雷軍的精明之處在於,他不僅尋找到了一群發燒友,更是主動劃定了一群發燒友。其實,真正熱衷於折騰手機的人,終歸是少數,恐怕也不會看上小米,反倒是那些對手機半懂不通、熱情勝過能力的人數量更多,也最能在小米身上找到“爽點”,畢竟他們對性價比的關注超過了品牌本身,所以小米是他們的不二選擇。
手機市場是一個變化快、規模大、成分複雜的市場,一些大品牌站住了腳跟,也有一些品牌迷失了方向,其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它們盲目地跟風,而沒有從實際出發,從自身出發。小米能夠很好地存活下來並且成為人人側目的“攪局者”,有賴於它的正確決策,而這個決策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小米知道自己是誰,知道它可以玩什麼不可以碰什麼。
放棄是為了成就創新
在智能機的操作係統領域中,安卓和IOS的較勁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了。關於誰能笑到最後,有不少專業人士進行過深入的分析和點評。我們無法驗證這些推論最終靠不靠譜,但是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小米依靠的安卓雖然外表美麗,實質上卻隱藏著一定的風險。
從目前來看,安卓的市場占有率不斷上升,然而它的大部分市場份額並不是從蘋果手中搶來,而是從諾基亞這個退位的皇帝手中“分家”分來的,利潤並不高。為什麼安卓沒有IOS賺錢,一方麵因為IOS是通過應用本身賺錢,而安卓依靠的是應用的廣告來獲利,因此安卓廠商難以從IOS那裏搶到數量可觀的優質用戶。
另外,IOS在收費軟件供應商那裏,已經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它的用戶也表現出極其強大的產品黏度。還要注意的是,安卓廠商都是兩線作戰,要和自己的戰友分享IOS留下的少量低產出的客戶。另外在穀歌掌握核心技術之後,他們不得不憑借原始、粗暴的燒錢競爭,如外觀設計、硬件配置等方式來彌補不足。自然,手機行業逐漸演變成穀歌和蘋果之間的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