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選對時機(3)(1 / 3)

現在,小米在國內一片大紅了,雷軍並不滿足,因為當他完成了一個階段性的目標之後,他會給自己樹立新的目標,於是他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盡管小米在這個擴張的過程中遭遇了嚴峻的挑戰,不過小米還是相信能夠逐步讓外國消費者接受小米。小米的態度是,將會在全球任何一個角落推銷小米,即便困難重重,隻要一步一步來,總會有所收獲。

選擇與取舍

智能手機雖沒有電腦那樣的體積,卻是一個集合了高科技、美學、人文性以及各種體驗的電子產品。同樣,手機市場由於進入門檻較低,也充斥著各種後來者和攪局者,一個不知名的品牌可以在幾天之內冒出來,也可能轉瞬即逝……種種混亂,讓消費者在選擇手機時更容易患上“選擇困難症”。

其實,“選擇困難”的不僅是消費者,手機廠商也容易患上這種流行病,比如怎樣合理地定位目標人群,怎樣巧妙地突出產品賣點,怎樣和那麼多叫不出名字的對手相抗衡等等。有選擇注定就要有放棄,取舍之間,反應的不僅僅是競爭者的經營智慧,更是一種敢於在市場拚殺的頑強勇氣。

雷軍率領的小米軍團,在沒有行業基礎和從業經驗的前提下,依靠“摸著石頭過河”的理論,總算趟出了一條安全的渡河之路。回頭看看,小米一路走來,究竟扔掉了什麼,又撿起了什麼呢?

擦亮眼,不跟風

有人說小米在模仿蘋果,但雷軍卻認為他們在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東西;還有人說小米模仿魅族,然而實際情況是他們走的路線也不同。其實,小米並沒有跟定誰一門心思地模仿,它隻是在若大的手機市場中,不斷截取最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吃的是百家飯,練的是萬能功。

下麵我們來看看,小米在哪些方麵作出了重要的抉擇。

一、硬件配置

毋庸置疑,小米的硬件是它的王牌優勢,也是目前安卓廠商比較重視的發展方向。幾乎所有的安卓廠商除了穀歌之外,都沒有什麼核心的競爭力,因此一線廠商在大力推廣安卓手機的同時,隻能將重心放在提升硬件配置和外觀設計方麵。簡單來說,這是隻要花錢就能夠完成的成本競爭模式。

顯然,小米看到了這種趨勢,所以堅定地選擇了走硬件之路。為此,小米不介意其他廠商也緊跟過來,因為它在成本控製方麵做得很有經驗,也很有想法,特別是發燒友們的簇擁,讓小米在比拚硬件方麵更有前進的動力。當然,有人會說,我也能像小米那樣弄出高性價比的硬件。話雖如此,但是小米的硬件優勢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曆經了兩三年的造勢之後才被貼上標簽的,所以單純地用參數去壓迫小米,是難以將其打掉的。

二、MIUI係統

MIUI是小米在硬件之外的另一張王牌,它是基於安卓係統的二次開發,具有本地支持和界麵華麗的優勢,在一些程序執行方麵效率較高。小米選擇主攻MIUI,也是為了彌補自己不能生產硬件的不足,更是為了通過聚集粉絲來擴大知名度的必然選擇。當然,選擇深度開發,MIUI就不可避免地要在穩定性和兼容性上出現些許問題。不過這不要緊,MIUI每個星期都會更新,可以及時地解決用戶在使用中遇到的各種bug。

雖然MIUI並不是小米自己開發的係統,但是它能夠以走捷徑的方式占領市場,助推手機硬件的銷售,這是小米最終鎖定以軟件帶動硬件策略的根本原因。自然,MIUI也存在著被其他競爭對手複製和抄襲的風險,甚至可能會被穀歌封殺。盡管如此,小米也必須堅定地走下去,因為優化係統就是在優化用戶的使用感知,這是獲得廣大粉絲好感的不二法門。

三、通話質量

如今智能機比拚的往往是處理器、屏幕、相機像素等參數,事實上與手機最需要的功能——通話質量相距甚遠。所以,如果有廠商能拿出諾基亞的那種精神去改善通話質量,相信也會征服一部分消費者的心。雖然小米不是硬件廠商,但是它已經在這方麵有所動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雖然遇到了技術瓶頸,不過小米有誌於在這方麵進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