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講話篇(3)(2 / 3)

也有的領導者認為先講讚揚的話,再批評,帶有操縱人的意味,用意過於明顯,所以不喜歡用。這種說法也有道理,因為有些人確是這樣做的。但從另一方麵看,又有些以偏概全。總的說,人還是內心脆弱的多些。這是人的個性中的弱點。人從孩童時到成人,都習慣以社會、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作為行為標準,所以古今中外的無數例子都說明人對別人的稱讚是歡迎的,即使他明白在有些場合稱讚是和批評關聯的。而這種稱讚如果實事求是,如古人言“美日美,不一毫虛美;過日過,不一毫虛過”,那麼也不能稱為別有用心。

從“三明治策略”的表達形式看,讚揚——批評——讚揚,也比較符合人的心理適應能力。人們希望別人的讚賞,讚揚就應該在他的心裏留下比較深的印象。兩頭讚揚就能起到這種作用。當批評者在誠懇而客觀的讚揚之後再進行批評時,人們會因為讚揚的首因效應的作用,而覺得批評不那麼刺耳。但是如果你需要比較透徹地分析他的錯誤時,讚揚的作用可能被衝淡,批評又會產生比較強的近因效應,被批評者可能會產生一種被戲弄的感覺:剛才還說我不錯,怎麼一會兒就全變了?這時再用友好的談話方式和重新讚揚的語言,就會使批評產生的效應減弱,而使讚揚重新產生影響。結果就可以給被批評者一個整體的印象,認為自己總的來說是有成績的,過失是偶然的,別人還是重視自己的優點與成績的,從而使被批評者在回味中加深了對自己的認識,同時也獲得了心理上的平衡。

注意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所謂人緣好的領導者都比較喜歡“三明治”式批評方法。當然,這是人們根據自己的經驗自覺或不自覺地去做的,並非“進口”的技術。我們的政治思想工作和領導工作的傳統,就是要求采取“同誌式”的批評,要“治病救人”。比較典型的“三明治”式,就是標準的三段論:“小張,這份總結寫得很好,看來你下了一番功夫,思路很清楚,裏麵有幾點寫得比較精彩。要說不足,我看是不是把這幾處改一下,這種說法不太妥當,言辭過於尖銳會刺傷別人的積極性。好,就這樣。好好幹,小夥子挺聰明,文筆很好,希望再接再勵。”這樣說,小張聽後會覺得領導對自己充滿期望,不足的地方點得很清楚,合情合理,他就會盡最大努力去改正不妥當的地方。有時,人們也會把“三明治”變成“雙色糕”讓讚揚與批評交錯出現,其目的也是維持聽者的心理平衡。如果批評是三言兩語即可結束,隻需“三明治’即可,如果要分析,談話時間較長,就應在大“三段論”中套上小“三段論”,時時談起別人的優點,這樣效果會好得多。

對於麵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性格軟弱的人,神經質的人在受到斥責時,更看重麵子,可能會就此意誌消沉,也可能會發展成消極對抗型的人。

3顧全麵子

人人都愛麵子,這也是維護自尊,渴望別人尊重的需要,是人的自重的表示。交談中惡語傷人,會極大地傷害別人的麵子;交際中冷落別人,也會使人感到丟了麵子;在批評時,把人批得體無完膚,在談判時使對方無言以對,或處處感到被操縱,都會使人感到丟了麵子。當人們感到丟了麵子時,他會固執己見,決不退讓。在這種情形下,人們考慮的不是問題的對與否,而是盡力維護自己的觀點。人們覺得麵臨的是對自我的進攻,而不是對客觀認識的分歧,這樣他的側重點就是抵製進攻和伺機反擊。他會采取針鋒相對的辦法使對方也感到難堪。

領導者經常麵對的不是懷有敵意的挑釁,而是各種不同類型性格的人,他們需要理解、尊重。領導者的工作就是褒獎好的,批評不好的。而批評是最容易刺傷別人自尊心的,麵子的問題也更突出。“三明治策略”、各種間接的委婉的批評方式都為的是減少對別人的傷害。避免破壞性的批評,顧全對方的麵子,是使談話目標趨向一致的有效方法。如果不顧對方麵子的批評,就可能會出現你的觀點愈正確,愈切中要害,他愈不接受的情況。

多數領導者都有這樣的經驗,表揚時應該大造輿論,讓更多的人分享成功的喜悅,同時盡可能用書麵形式、獎狀等,以延長表揚的喜悅和影響。但批評時,則大多單獨進行,同時在起到提醒注意的作用後,盡可能消除其產生的不愉快的心理影響。艾科卡則引用別人的話說:“假如你想表揚一個人,用書麵;如果你想批評一個人,用電話。”這也是給別人留麵子的做法。不在第三者麵前,尤其是不在集體或對他有特殊意義的人麵前批評一個人。隨意在別人麵前批評人,是最容易傷害人的,如果被批評者也是個領導者,他會因當眾被批評而降低了威信,會因此也這樣對待別人。當眾批評有時還會引起其他人的不安全感,批評者會被認為是苛刻、缺乏同情心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批評作為一種行為,它的影響遠遠超過了批評的內容,是得不償失的。有些領導者喜歡在科室、班組會或集體會時不指名地明確批評某人,效果也不會好的。比較合適的辦法就是私下談話,以討論的形式表示你的意見,避免不必要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