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胸中有丘壑——劉備的運籌之功與現代經營(10)(3 / 3)

23.後發製人,鼎足三分

玄德自到新野,軍民皆喜,政治一新。……此時曹操正統兵北征。玄德乃往荊州,說劉表曰:“今曹操悉兵北征,許昌空虛,若以荊襄之眾乘間襲之,大事可就也。”表曰:“吾坐據九郡足矣,豈可別圖?”玄德默然。……至是年冬,聞曹操自柳城回,玄德甚歎表之不用其言。忽一日,劉表遣使至,請玄德赴荊州相會。玄德隨使而往。劉表接著,敘禮畢,請入後堂飲宴;因謂玄德曰:“近聞曹操提兵回許都,勢日強盛,必有吞並荊襄之心。昔日悔不聽賢弟之言,失此好機會。”玄德曰:“今天下分裂,幹戈日起,機會豈有盡乎?若能應之於後,未足為恨也。”表曰:“吾弟之言甚當。”

“後發先至”是中國傳統功夫太極拳的精妙所在。劉備巧妙地將這一深奧的哲理作為軍事指導思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所謂後發製人的最大要訣也就是要善於把握最有利的時機。客觀時機的出現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你有我也有,反正大家都有。但是由於個人主觀選擇的不同,對時機的把握就存在著差異性。後發製人要求自己先處於守勢,按兵不動,隨時做好出擊準備。等待對方先動,如果出現空當,迅速擊中對手要害所在,劉備可謂深得其要旨,相反劉表對此卻毫無所知。當時,劉備和劉表在荊州養精蓄銳,而這時的曹操為徹底平定北方袁氏兄弟之亂,親率大軍征剿。遠離都城的曹操後方空虛,先動的曹操露出了破綻。劉備認為這是攻擊的最佳時機,如果在這時趁機攻擊曹操的大本營,使其首尾不能兼顧,匡扶漢室以安天下的宏偉目標就近在咫尺了。“曹阿瞞”你等著上絞架吧,我劉皇叔可要不客氣了。而劉備的兵力過於弱小,隻有借助劉表的兵力,才能給曹操致命的一擊,因此劉備建議劉表出兵。而劉表根本不管什麼時機,什麼“後發製人”,我有我劉表的生活方式。懦弱無能,不知進取,隻知守業的劉表心裏認為:我目前隻占據荊襄九郡,兵精糧足,要什麼有什麼,過的是小康的日子,溫飽不愁,還費那勁幹啥!隻要手下人“大力發展生產力”,“四化”也不是沒有可能實現,要那麼多地盤幹嘛!太多了也開發不過來,還不如好好經營這個小王國,先加強經濟建設再發展軍事實力,將來也說不準是個“超級大國”呢!這是其一。其實劉表還有點擔心,劉備和自己雖然同是漢室宗親,但誰不知道你劉玄德的野心。如果真的取勝的話,那時你劉備勢力大了,“翅膀”硬了,說不準再來個“鳩占鵲巢”的遊戲,後悔都來不及了,還不如把它扼殺在搖籃裏,這總比“亡羊補牢”強得多吧!

劉備和劉表對時機的把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劉表的做法坐失了攻擊曹操的最佳時機。等到曹操緩過神來,勢力日漸強大,自然有吞並荊州之心。這時劉表害怕了,有點無所適從了,什麼“發展生產力”的念頭全沒了,首先想到的是保家衛國。自己又沒什麼主意,隻好找劉備來商量。本來劉備對劉表不采納自己的意見也想不通,鬧了好幾天情緒,暗自嗟歎。劉表忽然來請,一定有事,大敵當前,還是兄弟為重吧!當劉表說出自己的擔心之後,劉備沒有發牢騷,並對之好一番勸撫:機會是不斷出現的,對“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也要辯證地看嘛,失去的這個機會沒了,但下一個機會還是有的,看你怎麼把握。如果能後發製人,有針對性地出擊,效果也許更好呢!

劉備這種軍事指導思想的確給他帶來了更多的信心和更大的鼓舞。麵對搶占天時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獲得政治上的主動,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占據地利的孫權,繼承了父兄的遺業,開創了自己一片天地;而劉備身無分文,但他堅信有機會,並親自投入到鬥爭中去,也最終建立了自己的蜀政權。

現代的商業戰場可以說是到處充斥著陷阱和陰謀,到處是刀光劍影,任何一個投身到商業洪流中的弄潮兒麵對紛紜複雜的商場形勢,都要采取謹小慎微的態度,稍有麻痹大意就可能導致全軍覆沒,所以采取低姿態,采用穩妥、保險的手段是許多人願意做出的選擇。現代許多大企業成功的例子已經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但是,我們所說的穩妥、保險的手段決不等於坐失良機。相反,卻是要抓住良機。隨著現代企業集團化,甚至是跨國化的發展趨勢,領導者身上的壓力可以說是越來越大,因為他的一項決議就可能關係到許多人的飯碗問題,這絕非危言聳聽,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整個企業的滑坡,甚至是解體。

劉備這種“後發製人”的指導思想帶給後人的不僅是驚歎,而是生存的智慧。現代許多企業家,從劉備的經驗中學到了許多對自己有益的東西。不僅包括中國,也包括國外的。豐田汽車公司就是運用這一謀略擊敗了自己的競爭對手日產公司,取得了競爭中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