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胸中有丘壑——劉備的運籌之功與現代經營(10)(2 / 3)

劉備在臨死之前,也沒有忘了顯露一手絕活兒給他的宿敵上了生動的一課,從而減輕了蜀國的壓力,使劉氏江山得以繼續維持。其實,他的這種強烈的未來意識已伴隨他走過了一生的政治生涯,使他處處化險為夷,立於不敗之地。同時也成就了他一代梟雄的稱號。

客觀形勢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有時往往出乎人的所料,造成措手不及。這就要求肩負重擔的領導者要有強烈的超前意識,要對未來形勢走向有所預見,從而在實際行動上有針對性地為將來做好準備。防患於未然,對於一切領導者來說都同樣至關重要,時刻都要成為自己為官的法則,做得好,則總能處於有利位置,否則將有可能遭受巨大打擊。我們看到劉備一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此,即使在將死之時也能夠扭轉頹勢。在實際工作中,領導者也都要像劉備那樣,無論是居危思安,還是居安思危,都不可忽視。隻顧眼前利益,或許將來一無所有,後悔都來不及。做事要著眼於未來,這是取得成功的根本,由古及今皆如此。

像劉備這樣成功的例子在今天的企業界中不勝枚舉。下麵我們來看一看被稱為多能商戰將軍的阿曼德·哈默博士的從商之道。他一生中經營過多種工商業,如製藥、鉛筆、采煤、釀酒、養牛、古董、廣播、石油、化肥……而且他做的行當都是別人經營瀕臨虧損、倒閉時,他才接手過來,並取得了成功。不言而喻,防患於未然,對未來敏銳的洞察力使他創造如此多的奇跡。

他從來就不願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裏。就在他的古董生意已取得巨大成功,並且從中獲利百萬美元之時,他又開始尋找新的商機,隻有這樣才能避免一旦失敗,將一無所有的險境。就在這時,美國政府的“新政”又為他帶來新的經營門路和新的財源。

美國國務院1919年通過了一項“沃爾斯台德法案”,規定不許釀造和銷售酒精含量超過千分之五的飲料。但羅斯福為挽救危機,提倡“新政”,勢必為增加財政收入,增加就業,從而增加社會有效需求,開放禁酒令。哈默從酒的需求想到酒桶的需求,立即從俄國購買木材,並在停泊俄國貨船的碼頭附近,修建一座臨時的桶板加工廠。由於供不應求,又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座現代化酒桶工廠。禁酒令廢除之後,各大酒廠爭用高價把哈默製桶公司的酒桶搶購一空。

哈默本來隻打算製桶,可是,一份交易所的行情預測表又改變了他的想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由於戰時不準用穀物釀酒,威士忌奇缺。哈默就以每股九十美元的代價購買了五千五百股美國製酒公司的股票。等他歡度兩個月的蜜月旅行回紐約後,這項股票行情漲到一百五十美元一股,還得了五千五百桶威士忌的股息。

在分瓶銷售威士忌時,一位在俄國見過麵的化學工程師艾森伯格來找他。這位客人出了個主意,在純威士忌中摻進百分之八十的廉價酒精,同樣好銷售。他們當場將威士忌摻有土豆製酒精和摻有穀製酒精的酒分成三杯,哈默竟分辨不出其間的差別來。於是哈默僅花五萬五千美元從政府手中買下了一家無力還債的朗姆酒廠,又物色人才,雇用了一名德國化學師邁斯特,他是一位善於把馬鈴薯變成烈性酒精的能手。並以每袋(100磅)十美分的低價向政府購買了幾千噸土豆,從而生產出大量的威士忌,顧客爭相購買。

哈默預計穀物製酒還可能開放,他陸續購買了九家閑置的穀物製酒廠,政府禁令開放一個時期,他就生產一批穀物威士忌。後來又買了幾家酒廠,製造穀物威士忌。不久,他這個原不願從事經營威士忌酒的人物,短時間就一躍成為全美國威士忌酒業中僅僅次於西格拉姆的第二號巨頭。不過二年,他的“丹特”牌威士忌成為美國全國第一流名酒,年銷量達一百萬箱。哈默的競爭對手申利公司的董事長羅森斯塔爾眼紅了,極力要求收買丹特酒廠,哈默以六百五十萬美元的現金賣掉了丹特酒廠,以後又賣掉了其他各酒廠及酒業股票,又獲得幾百萬美元。接著,他又去開創新的行業去了。

像劉備這樣的政治巨人和哈默這樣的商業驕子,都具備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那就是防患於未然。對於一個領導者來說,不要把眼光停留在目前的形勢上,要采取措施為將來做準備,這樣才能夠避免損失,使自己處於有利的位置。領導者要切記這一點,自己的有作所為不僅僅是為了現在,更是為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