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胸中有丘壑——劉備的運籌之功與現代經營(9)(3 / 3)

要想占據市場,首先要打動顧客的心。要打動顧客的心,就必須充分運用顧客能夠接受的公關方式。這就是劉備的“借敵之力以製敵”帶給我們的現代闡釋。

21.金蟬脫殼,巧妙脫身

關公與孫乾隻帶二十餘騎投河北來(尋劉備),將至界首,乾曰:“將軍未可輕入,隻在此間暫歇,待某先入見皇叔,別作商議。”……玄德曰:“簡雍亦在此間,可暗請來同議。”少頃,簡雍至,與孫乾相見畢,共議脫身之計。雍曰:“主公明日見袁紹,隻說要往荊州,說劉表共破曹操,便可乘機而去。”玄德曰:“此計大妙!但公能隨我去否?”雍曰:“某亦自有脫身之計。”商議已定。次曰,玄德入見袁紹,告曰:“劉景升鎮守荊襄九郡,兵精糧足,宜與相約,共攻曹操。”紹曰:“吾嚐遣使約之,奈彼未肯相從。”玄德曰:“此人是備同宗,備往說之,必無推阻。”紹曰:“若得劉表,勝劉辟多矣。”遂命玄德行。紹又曰:“近聞關雲長已離了曹操,欲來河北;吾當殺之,以雪顏良、文醜之恨!”玄德曰:“明公前欲用之,吾故召之。今何又欲殺之耶?且顏良、文醜比之二鹿耳,雲長乃一虎也。失二鹿而得一虎,何恨之有?”紹笑曰:“吾實愛之,故戲言耳。公可再使人召之,令其速來。”玄德曰:“即遣孫乾往召之可也。”紹大喜從之。

劉備盡管談不上計謀百出,不能做到“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但是他的理解力特強,在簡雍的提示下,巧用金蟬脫殼之計脫身。

本來劉備在袁紹手底下混日子過,也沒打算在這裏呆多長時間。離開袁紹,自己獨立去幹一番大事業是早晚的事。但是人在矮簷下,怎敢不低頭,就是天王老子也得如此,更何況徒具虛名的劉皇叔呀!自從劉關張兄弟三人失散以後,誰也找不著誰,劉備沒有辦法,走投無路,隻好在袁紹的門前打工,討幾碗飯吃,填飽肚皮。因為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但劉備還有一點說得過去,既然吃人家的飯,怎麼也得給人家辦點事吧!所以每次袁紹有仗要打,劉備總能湊上一會兒,不管是虛心假意,還是裝模作樣,也算說得過去。

但是,沒過多久,劉備就有點混不過去了,為什麼呢?因為劉備的義弟關羽投靠了曹操,並且連續斬掉了袁紹的愛將顏良和文醜。這下子可激怒了袁紹。盡管劉備巧辯躲過殺身之禍,但引起了袁紹的懷疑和反感,遲早是要倒黴的,不如幹脆腳底下抹油——溜吧!但是,想要在袁紹十幾萬大軍營中溜走談何容易。劉備幾乎費盡了腦汁,想呀想呀!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機會來了。當時袁紹正與曹操處於相持不下、勢均力敵的狀態中。袁紹為了能夠迅速擊破曹操贏得主動,也絞盡了腦汁,尋求外援自然是他的第一選擇。按當時的實際,手下具備一定的實力,且距離袁、曹雙方較近,有可能出兵的隻有荊州的劉表。袁紹也曾派人向劉表傳達了自己的意思:如果共同破曹,許給他多少好處,但被劉表拒絕。劉備正好抓住了這個有利的時機,自己要溜,但表麵上還不能這麼說,得先蒙住袁紹。所以口稱劉表是自己族兄有親緣關係,自己去說服劉表,他一定能出兵助你。袁紹也正忙於軍前事務,也沒仔細考慮這種情況的可能性,爽然地答應了劉備的請求,允許他離開自己的大本營去荊州劉表那裏。劉備這個煙霧彈之所以能夠放成,就是抓住了袁紹急於求勝的空當,放鬆了對劉備的警惕。同時,劉備還巧用袁紹急於想得到關羽為將的心態。在袁紹已得知關羽離開曹營的前提下,稱是自己召關羽來投降你袁紹,並建議袁紹派孫乾去請關羽來此相會。袁紹當然也不會懷疑,痛快地答應了劉備的請求。就這樣,劉備跑到荊州的劉表那裏就再也沒回來,關羽更不會來投降袁紹了。我們猜想過後袁紹肯定連腸子都悔青了,但那還有什麼辦法呢!劉備等人全身而退的關鍵就是蒙住袁紹,這也是金蟬脫殼之計的重要環節。

現代條件下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商戰變得越來越激烈,使每位領導者和企業家在處理迅速變化的市場信息的同時,不得不采用機變的策略。漫遊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時時刻刻都存在著小舟覆沒的危險。一個優秀的駕船者或者說一個優秀的領航員,為了能在商海中遨遊可以通過機智取勝。因為每個企業或集團的實力都是有限的,“強中更有強中手,能人背後有能人”,有時單采取正麵進攻的方法不但不會達到目的,相反卻有可能造成自己的更大損失。迷惑對手牽製住其有效實力,從而使自己可以調整自己的主攻方向,做到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這種被稱為“金蟬脫殼”的計謀是劉備給我們的絕好啟示。

所以劉備的這一領導藝術更是現代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取勝的法寶之一。許多企業家在適當的時機下,將劉備的這一絕招用在商戰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獲。就拿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和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共同爭奪非洲市場的例子來說,豐田汽車公司巧用“金蟬脫殼”之計,在與福特汽車公司的競爭中取得了較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