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胸中有丘壑——劉備的運籌之功與現代經營(9)(2 / 3)

劉備自從以剿滅袁術為借口,從曹操處脫身重新占據徐州以後,就十分提防曹操會來報複。最近,張飛又斬了曹操的心腹——車胄一家,曹操更不願放過劉備。劉備整日惶恐不安,尋思如何擺脫困境。

陳登見劉備如此焦慮,便向他獻策可以借袁紹之力攻打曹操。然而劉備與袁紹向來沒有交情,而且又剛剛滅了袁術,所以不知怎樣向袁紹開口。

陳登向劉備推薦袁紹的至交鄭玄。鄭玄與袁紹三世通家,袁紹也十分敬重他,如果求他給袁紹寫信,一定會有效果。鄭玄果然應允,袁紹也同意出兵攻打曹操。

曹操隻好組織二十萬大軍迎戰袁紹,雙方在黎陽持續了三個月之久。

袁術想投奔袁紹,劉備從中截擊,殺了袁術,重新占據了徐州,暫時又有安身之地。這時的劉備應該是袁紹十分痛恨的對象。而劉備偏偏要借用袁紹的兵去攻打曹操。這就可以總結為劉備要借“敵”之力以製“敵”。這兩個“敵”指的不是同一個對象,但他們都是劉備的對手,計劃成功則劉備一舉兩得。

“借敵之力以製敵”的“借”是很有技巧的。讓自己的對手為自己服務,當然要給對手帶來好處。再者就是找一個中間人去說和。劉備找鄭玄做說客,使袁紹不能拒絕出兵。這位與袁紹有重要關係的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袁紹和曹操在黎明攻戰了三個月,劉備沒費一兵一卒就同時削弱了曹操和袁紹的勢力。自己在這三個月裏得到了暫時的解脫。相比之下,劉備的勢力可以說是相對性地擴張。

巧用計謀,使代表不同利益的三方結成不同的敵我關係。劉備能夠充分認識客觀對象,不同的時刻加上不同的利用方式,打擊不同的敵人。

這裏筆者聯想到商業中常用的公關術。在商品銷售中,消費者有不買的理由。這種不買的“自由性”完全可以致商家於死地。怎樣打動顧客,讓顧客產生需求,把商品買走或接受商家的服務,這就需要商家大動腦筋了。從這一意義上說,這種顧客的購買動機就是商家要攻克的敵人。

借用顧客(上帝)心中的權威人物造成的公眾效應產生共鳴,來引發更多的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則不失為一種很好的策略。所以借用顧客的心理特點,攻破其心理防線去打開市場,這正是劉備的“借敵之力以製敵”的策略在現代商業社會的應用。

1959年,百事可樂公司國際部策劃在前蘇聯開拓市場。但是前蘇聯的人民對它一無所知。百事可樂就在前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身上下了功夫。

這一年正好美國副總統尼克鬆訪問蘇聯。同時美國在莫斯科舉辦商品博覽會。當時任百事可樂公司國際部的經理斯蒂爾設法將百事可樂打進了該博覽會。

斯蒂爾想了很多策略,比如媒體廣告攻勢、設攤位專門展覽、到各大商場搞促銷,當然後來百事可樂公司采取了這些策略。可是斯蒂爾知道尼克鬆會邀請赫魯曉夫參加這個博覽會的開幕式,而且會參觀部分展位。更為重要的是,當日的新聞會隆重報道此項活動,於是斯蒂爾決定在赫魯曉夫身上尋找突破口。

當尼克鬆引領赫魯曉夫來到展廳時,斯蒂爾拿出兩瓶百事可樂。一瓶是在紐約生產的美國貨,另一瓶是用莫斯科的水現調而成的。他讓赫魯曉夫品嚐哪一種更可口時,赫魯曉夫認為後者更可口,並連飲數杯。

記者的照相機、攝影機把這一情景迅速傳遍蘇聯的城鄉。百事可樂也開始在公眾經過的地方頻繁亮相。接踵而來的,是一場前蘇聯民眾品嚐百事可樂的熱潮。

博覽會以後不久,百事可樂成為第一家獲準在前蘇聯銷售產品的西方銷售公司。接著,百事可樂在前蘇聯的飲料廠也相繼投產。1980年,百事可樂成功地讚助了莫斯科奧運會,從而進一步鞏固了它在前蘇聯規模最大的西方消費品公司的地位。

百事可樂公司就是利用了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人民心目中的影響而進行的心理攻勢,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許多國際知名企業在拓展海外市場時都采取了這樣的廣告策略。

比如美國的寶潔公司在中國的公關藝術就是使寶潔產品本土化,使寶潔看起來更適合中國人民,用中國的模特、中國式的品名、中國人喜歡的形象,借以推進中國市場。

而中國的海爾公司在向海外進軍時也采取了類似的策略。海爾公司十分注重本土文化,用當地人民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推銷。注意當地人民的生活習慣,絕不能觸犯任何禁忌,這樣就比較容易深入人心,結果當然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