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胸中有丘壑——劉備的運籌之功與現代經營(6)(2 / 3)

寧波一體集團的前身是寧海城關表帶廠。由於產品不對路,企業長期徘徊不前。1984年,年輕的陳華姣帶著30多名工人,2萬元固定資產,以及8000元債務,大膽地選擇了童裝市場,作為自己拚搏的天地。他的這一決定,是在對現實環境做了冷靜的分析之後才做出的。

於是他開始大刀闊斧地開展他的事業,沒有人才,他們自己邊學邊幹邊培養;沒有經驗他們便投入到市場學習,向產品學習;沒有靠山,他們緊緊依托市場,著眼市場,早計劃,早行動。特殊的生長機製,特殊的經營環境,更加鍛煉了他們的膽識與勇氣和眼光。轉產童裝後,廠長和設計人員親自下市場,測行情,搞推銷,跑采購。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體”集團經過努力奮鬥,率先一步跨入了市場。十年來,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鎮辦小廠,跳躍式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童裝企業,其各項經濟指標均在國內同行中遙遙領先。

以上例子都充分說明,處於危難的時刻,隻要能審時度勢,有充分的膽識,成功就不會遙遠。劉備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給後世有這麼好的啟示!

13.打破成規,智賺名威

且說玄德命劉封、孟達、王平等,攻取上庸諸郡。申耽等聞操已棄漢中而走,遂皆投降。玄德安民已定,大賞三軍,人心大悅。於是眾將皆有推尊玄德為帝之心;未敢經啟,卻來稟告諸葛軍師。孔明曰:“吾意已有定奪了。”隨引法正等人見玄德,曰:“今曹操守權,百姓無主;主公仁義著於天下,今已撫有兩川之地,可以應天順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順,以討國賊。事不宜遲,便請擇吉。”玄德大驚曰:“軍師之言差矣。劉備雖然漢之宗室,乃臣子也;若為此事,是反漢矣。”孔明曰:“非也。方今天下分崩,英雄並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龍附鳳,建立功名也。今主公避嫌守義,恐失眾人之望。願主公熟思之。”玄德曰:“要吾僭居尊位,吾必不敢。可再商議長策。”諸將齊言曰:“主公若隻推卻,眾心解矣。”孔明曰:”主公平生以義為本,未肯便稱尊號。今有荊襄、兩川之地,可暫為漢中王。”玄德曰:“汝等雖欲尊吾為王,不得天子明詔,是僭也。”……孔明曰:“主公宜從權變,先進位漢中王,然後表奏天子,未為遲也。”

劉備這個人講義氣倒是值得稱道,滿口的仁義道德不說,做起事來還真講原則。劉備的肚子裏看來裝的都是鐵石心腸,認準了“仁義”之道,便是馬拉、車拽也不會回頭,為了心中的那片聖潔的土地,他劉備還來真的,玩玩虔誠!

說劉備墨守成規,還真有些對不住他,畢竟他劉備還有自己的理由,是真正從道義上考慮的,要不然他劉備的美名可不能這樣持久。人家幹大事業的人都圖名、圖利,而劉備卻死抱著心中的信仰不放。“反漢”、“僭居尊位”,劉備是說什麼也不能做的。

其實,劉備還真有點死心眼兒。給他“漢中王”來做,他卻堅決不肯。殊不知,當時的形勢對於其自立為王十分有利,人心所向是一方麵,條件成熟也是勢之所趨。先說人心,漢中之人都對劉皇叔比較有好感,再加之與曹操對比,因此,這劉備還真有人緣。再說條件,劉備憑借著實力,奪了漢中,把曹操趕回了老家。文有諸葛軍師、法正等人,武有五虎大將,全體將士士氣正旺,隻差這一個名正言順首領。劉備自出道以來,雖然有著漢室宗親的血脈,動不動便拿劉皇叔來嚇唬人,隻可惜沒人重視,像曹操、孫權之徒,也沒有把他放在眼裏。因為你劉備人口不多,底子更薄,地盤也少,要不是諸葛亮在他的手上,劉備還不知能怎麼樣。這次得漢中,真可謂人財兩旺,又正趕上漢中無主。可見,這漢中王劉備是做定了。

說到底便是劉備不懂變通,不懂隨機應變,在劉備的眼中,真理隻有一個,既然我劉備認準了,就應該義無返顧地去追求,硬是閃打雷霹,也不會去改變。殊不知,這世界是變化的,真理也並不是亙古不變的,隻可惜這劉備當時沒學過哲學課,自己又不是天才,因此,固執成這樣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小胳膊扭不過大腿,劉備要想在眾望所歸的形勢下堅持己見是早晚要吃虧的。還好,劉備的手下把所有的“手續”都辦全了,根本不用劉備動腦,隻是登基就夠了。這樣,劉備就被迫地在眾人的慫恿之下做了自己不願做的事。想必,這也算是一次變通吧!

現代商戰中的領導者,就要解放思想,打破舊的框框、舊觀念的束縛,弄出點新意來。改革本身就是一次創新,商品經濟條件下要求打破成規,在原來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對企業家來講,不要拘泥於舊的製度範圍內,而應該審進度勢,抓住時機,勇於改革,把握住企業的發展方向和大局觀念,真正地有所創新,這樣企業才能有好的發展前景;在決策上,不要過於固執,更不要堅持己見,不聽他人的勸告,要知道:“創新才是硬道理”,停滯不前就要被人落下,就會處於不利的地位,可見打破成規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個人,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