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汽車改裝廠廠長張懷社。1980年曾作出了一項事關企業興衰的重要決策。20多年來,這個廠的主要產品是軍、民專用車輛的改裝車;它的人、財、物和產、供、銷統統由上級安排。隨著經濟體製改革的深入和企業經營環境的出現,這種方式受到了猛烈的衝擊。1980年上級為該廠安排的生產任務下降44%。張懷社預感到1981年還要大幅度下降,老產品必將麵臨前所未有的滯銷局麵,企業將由盈轉虧,在這“山窮水複疑無路”的關頭,張廠長作出了一項戰略決策——轉產。
從1981年起,由專用車輛轉向民用大客車。果然未出所料,1981年上級安排的任務下降80%,但因事先有了轉產的決策,並做了準備工作,當年就生產了深受歡迎的暢銷產品——新式柴油大客車。不僅扭轉了可能出現的停產局麵,而且提高了經濟效益,滿足了社會需要。
事實證明張懷社廠長決策的正確。決策應當建立在廣闊的視野、正確的預測及科學分析基礎上。當時機未成熟時,可以從容考慮,從幾種可行的方案中選擇最優方案,並選擇最佳時機,使方案付諸實施。在緊急關頭,則需要管理者運用其全部的智慧和能力,搶在別人之前,迅速、果斷地拍板。
再如,阿曼德·哈默,是一位傳奇式人物,他從經營藥品起家,幾年後便成為百萬富翁,此後,他又經營多種工商業。如鉛筆、采煤、釀酒、養牛、古董、廣播等等。
在他從事商業的過程中,正當哈默的眼睛盯著藝術品銷售生意時,美國國務院1919年通過了羅斯福總統的“新政”措施。這一“新政”給他帶來了新的經營門路和新財源。
“新政”規定,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增加就業,從而增加社會有效需求,開放禁酒令。哈默靈機一動,從酒的需求想到酒桶的需求,立即從俄國購買木材,並在停泊俄國貨船的碼頭附近,修建一座臨時的桶板加工廠,由於供不應求,又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座現代化酒桶工廠。禁酒令廢除之後,各大酒廠爭用高價把哈默製桶公司的酒桶搶購一空。
哈默本來隻打算製桶,可是,時機又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由於戰時不準用穀物釀酒,威士忌奇缺。於是他買了一些美國製酒公司的股票,以每股九十美元的代價購買了五千五百股。等他歡度兩個月的蜜月旅行回紐約後,這項股票行情漲到一百五十美元一股,還得了五千五百桶威士忌的股息。哈默又花了五萬五千美元的一筆小款,從政府手裏買下了一家無力還債的朗姆酒廠;同時又物色人才,雇用了一名德國化學師邁斯特,他是一位善於把馬鈴薯變成烈性酒精的能手。並以每袋(100磅)十美分的低價向政府購買了幾千噸土豆,摻酒精的威士忌由其他人銷售,並把這種酒命名為“金布”,顧客爭相購買。
哈默預計穀物製酒還可能開放,他陸續購買了九家閑置的穀物製酒廠,政府禁令開放一個時期,他就生產一批穀物威士忌。後來又買了幾家酒廠,製造穀物威士忌。不久,他這個原不願從事經營威士忌酒的人物,短時間就一躍成為全美國威士忌酒業中僅僅次於西格拉姆的第二號巨頭。不過二年,他的“丹特”牌威士忌成為美國全國第一流名酒,年銷量達一百萬箱。哈默的競爭對手申利公司的董事長羅森斯塔爾眼紅了,極力要求收買丹特酒廠,哈默以六百五十萬美元的現金賣掉了丹特酒廠,以後又賣掉了其他各酒廠及酒業股票,又獲利幾百萬美元。
哈默就是抓住了一次重要的機遇,果斷做出決策,從而開始了自己的製酒業,並取得了巨大的收益。
可見,機遇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而是賦予那些有準備,有準確、敏銳眼光的人,並且能適時地把握機會,這樣,事業才能成功。
12.臨危不亂,處變不驚
卻說玄德策鞭縱轡,趲程而行;當夜於路暫歇兩個更次,慌忙起行。看看來到柴桑界首,望見後麵塵頭大起,人報:“追兵至矣!”玄德慌問趙雲曰:“追兵既至,如之奈何?”趙雲曰:“主公先行,某願當後。”轉過前麵山腳,一彪軍馬攔住去路。當先兩員大將,厲聲高叫曰:“劉備早早下馬受縛!吾奉周都督將令,守候多時!”……當日徐盛、丁奉了望得玄德一行人到,各綽兵器截住去路。玄德驚慌勒回馬問趙雲曰:“前有攔截之兵,後有追趕之兵:前後無路,如之奈何?”雲曰:“主公休慌。軍師有三條妙計,多在錦囊之中。已拆了兩個,並皆應驗。今尚有第三個在此,分付遇危難之時,方可拆看。今日危急,當拆觀之。”便將錦囊拆開,獻與玄德。(玄德看了,便神色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