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問:“那三條計?”統曰:“隻今便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此為上計。楊懷、高沛乃蜀中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隘;今主公佯以回荊州為名,二將聞知,必來相送;就送行處,擒而殺之,奪了關隘,先取涪城,然後卻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夜回荊州,徐圖進取:此為下計。若沉吟不去,將至大困,不可救矣。”玄德曰:“軍師上計太促,下計太緩;中計不遲不緩,可以行之。”
人們常說,人生就是由許多次選擇組合而成。因為不同的選擇,造成個人的命運也不同。這就要求各人在選擇之際能明辨形勢,有主見,真正主宰自己的命運。
劉備當然也是一樣。借著主墳的青氣,劉備的一生確順順利利,沒有什麼風險。
先輩的積德當然支撐不了長久,自己也得發揮一點兒主觀能動性。劉備可顧不了那麼多,光兒還是要借,自己也得有真東西。於是,他倒有過幾次超人般的選擇,涉險過關。
麵對出神入化的軍師,劉備顯得有些瞠目結舌。自己有時能夠有那麼一點點想法,不過在軍師麵前就顯得相形見絀了。但是,劉備還是暗暗地努力,磨練自己,他相信,一切隻能靠自己。
這次,發光的機會到了。不過,軍師卻給了他莫大的幫助。龐統像是給劉備做測試一樣,題型是選擇題,共三個選項,每個選項都是對的,分為上、中、下三計,但優劣可就得靠劉備自己嘍!沒有最好,隻有更好,但把這三者中最好者選出,也算是更好的選擇。
劉備在智商上沒有什麼毛病,很迅速地做出了自己的主見,而且還說得頭頭是道,這種明辨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這與以前他逢事問謀士的行為相比還是進步的。事物都是發展的,劉備暗暗慶幸自己的進步是如此之神速。不過,要想在軍師麵前有所表現,還得看人家給不給你劉備機會。劉備也堅信,什麼都會有的,我劉備也會成為一代之主。有朝一日,當我功名成就之日,沒準兒把你們這些軍師都給辭退了,就我一個人說了算,到那時,不管什麼話就都是主見了。
劉備現在就有點挑軍師的“刺”了,說什麼“上計太促”,“下計太緩”,中計本來適宜,他卻說“可以”,明顯有不盡滿意的嫌疑。而他劉備卻想不出,還挑三撿四的,這分明是當大官成習慣了,總想找病。
在現代商戰中,各個企業都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實體而存在的,那麼,每個企業都要參與競爭,然而競爭並不是漫無目的地去做。掌握主動權便成為一件重要的事情,這對於企業處於優勢地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與主動相對的便是被動,一個人不可能把自己的命運托於他人,而應該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應該局限於其他人的活動範圍內,隨著他人的方法、意誌做自己的事情。這樣根本就不可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企業麵對著各種各樣的發展機遇,能否及時地把握自己,不被其他的外來幹擾所阻礙,不隨波逐流,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能夠明察形勢,識大體,有自己主見者並不多。在現代的企業中,在商海裏,作為一個領導應該具備這種能力,劉備的例子能給我們啟示。
例如,龍岩市國營機磚廠,自1966年建廠到1983年的17年中,連續12年虧損。盡管廠領導連續換了八任,但也無濟於事。這時,以林學官、鄭和平為首的7名農民提出承包。這次可使福建省市委的領導們犯了愁。到底這麼做行不行?當時不少人拿不準,甚至提出了反對的意見,“國營企業怎麼能交給農民?”“這樣幹,豈不是破壞公有製搞倒退嗎?”
最後還是福建省龍岩市委書記陳天琪有主見,他冷靜地進行了分析,結合當時的形勢,認為這樣做,符合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按照合同,國家拿大頭,工廠拿中頭,農民拿小頭,既能解決虧損問題,又為國家創造財富,為什麼不可以?於是,他拍板了,同意承包。當時引起了其他人的不理解。不過陳天琪繼續堅持自己的看法。結果承包第一年總產值達到53.8萬多元,7名農民如數上繳5萬多元的稅收和10萬元承包款,創造了建廠18年來生產效益的最高紀錄。同時,參加生產的工人提高了工資,破天荒地拿到了獎金。
而北京景泰藍廠年輕的廠長薄熙成也是一位有主見的領導。在剛剛建立崗位責任製,行使廠長權力時,薄廠長認為該廠的中層幹部有些問題,並免去一名不稱職的中層幹部,原來,這位幹部有貪汙的行為,薄廠長把他的行為公布於眾。因此有的人便議論薄廠長如何如何的獨斷。但是薄廠長並沒有受他們的左右,將國務院頒發的《廠長工作條例》給大家看,讓大家明白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不是廠長獨斷、霸道。於是全廠上下普遍認為,這薄廠長有“性格”。
但有時有主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又是固執的表現。如果再一意孤行的話,勢必會失敗的。
世界聞名的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是僅次於通用和福特兩家汽車公司的大型企業。1973年,世界上出現了石油危機,嚴重衝擊了依賴石油的汽車製造業。而當時美國所有的汽車公司都受到了一定的損失,通用和福特兩家公司及時地采取了措施,開始設計和製造大量耗油量小的小型汽車。然而,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領導仍然堅持己見,一如既往,照樣生產耗油量大的大型汽車,結果在1978年,世界石油危機再度出現,大型汽車的銷售量大大下降,存貨增多,每天損失200多萬美元,使企業瀕臨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