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一生始終是以一個大人物的身份出現,連他自己也這麼認為。作為“主公”,他什麼事都知道,既能把握全局,又能抓好局部。尤其是在指導方針上,他從來不會不明不白,糊裏糊塗。諸葛軍師每到困難之際,總會給他做戰前分析,想必這劉備經過麵授機宜的過程,就算是癡呆也會知道個大概吧!可劉備卻也有一知半解的時候,動不動便在事後向諸葛軍師問實情。還好,諸葛先生並沒有過多地責怪劉備弱智,而是耐心地“教導”他。而略有所得的劉備卻像大徹大悟之徒那樣傻笑。可見,這劉備做了領導卻不具備當領導的素質,要不是諸葛先生不厭其煩地幫助。劉備還不知到哪輩子去當皇帝!
這次,東吳欲取南郡,孔明又告訴劉備如何對付,劉備默背了好幾遍,生怕在周瑜麵前出了什麼差錯,劉備基本發揮了自己應有的水平,沒有“掉鏈子”。不過,事後劉備越想越不對勁,你孔明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讓人家東吳先打南郡,這不是鐵板釘釘一樣嗎?於是還得問一問。說到底是這劉備沒腦子,諸葛軍師料敵如神,從未敗過,怎麼著也不會讓你劉備吃虧吧!劉備隻感到有點不理解,不知是與孔明缺乏默契,還是自己遇到了難題。
劉備也懂,自己沒讀多少書,沒有多少文化,知其一,不知其二。這很正常,哪像你孔明博覽群書。不過還多虧劉備及時反省自己,這叫“自知者明”,要不然,憋在心裏不說,硬裝“萬事通”,那可就慘了。
其實,從根本上,還是這劉備沒能把握大體,沒能掌握孔明決策的意圖。全局感不強,可不是劉備的作風。但一兩次錯誤是應該給予原諒的。劉備知道不懂裝懂的後果,想必劉備會下決心:下次再打仗,一定要全麵了解情況之後再圖進取!
在現代商戰中,企業不應該過多地顧及小的得失、功過,而應該更多地從全局著想,把握總體方向。作為現代經濟一分子的企業,它屬於整個市場,它的產生、發展與整個市場經濟應該緊緊地聯在一起。企業的領導者則應結合整個企業的發展大局,深謀遠慮,做出相應的決策,企業家們如果僅僅局限於企業發展的一點或一麵,或許能夠給企業帶來暫時的利益,但如果能夠統籌計劃,從長遠的利益來看,企業的發展便受到了阻礙。因此,如果真正地發展企業,企業家便不應該失掉胸懷大局的觀念,想一想中外成大事的企業家們,這一點優勢便不可缺少。
“香召天外客,味引洞中仙”,這是當年人們對冠生園月餅的讚譽。冠生園,是我國解放前產銷結合、工商一體的大型食品企業,主要經營獨特的南國風味食品,載譽四方。
冠生園之所以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廠長冼冠生的功勞應該是非之莫屬。
當冠生園呱呱墜地的時候,冼冠生對很多東西並不熟悉。為了對這個行業有更全麵的認識,他自己學習食品企業的生產經營策略,並充分了解該行業的經營現狀。經過半年時間的摸索,他基本上對企業的發展有了一個宏觀大體的認識。在此基礎上,他采取了一定措施,可謂知己知彼。
首先,他在創建冠生園時,店堂較小,但生意還算不錯,大有春天的竹筍節節高的發展趨勢。他在認清形勢的同時,並沒有驕傲,而是認清了當時的困境:企業合夥經營的組織形式和固有的資金力量已不能適應發展的要求了。冼冠生便不失時機地提出增資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的建議,初次集資達十萬元。經過這次改組增資,為冠生園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他審時度勢,在充分考察大局的基礎上,確定了經營重點。當時一些董事主張先以發展機製餅幹入手,改變代售泰康、泰豐餅幹的局麵,而冼冠生在總體認識上得出:應以已之長,攻人之短,別謀出路。於是他力排眾議,主張從重點發展糖果糕點、粵菜粵點入手,顯示特色,創立名牌,打開局麵。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就建立了重點生產糖果糕點的食品工廠,又把公司遷到鬧市的南京路,開設了糖果糕點門市部和粵菜粵點飲食部,隨後又在河南路法租界公館馬路、小東門、老西門、老靶子路及後宮橋等地增設了發行所、幾個支店與分銷處,果然顧客盈門,名聲在外,這條路子走對了。
再次,他在全麵考察企業的技術特點後,發現企業的技術落後。於是他確定了企業技術改造的方向。他根據當時生產狀況:營業額的增長致使手工作坊的生產已遠遠不能適應銷售的需要了。冼冠生便決定發展機製生產,及時興建了機製糖果餅幹廠和改建了罐頭廠,使產品的花色品種和質量、數量,都有了較大的增長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