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成功的CI策劃者——劉備的“招牌”戰略(7)(2 / 3)

劉備“以誠相待”的領導藝術給我們後人不少有益的啟示。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有些企業隻貪圖眼前利益,為賺錢不惜用不正當手段,後果自然是毀了自己。有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自己的合作夥伴以誠相待,贏得了對方的信任,盡管暫時遇到了困難,但很快就克服了,取得了成功。江蘇省無線電二廠就是依靠以誠相待,贏得了合作夥伴的信賴,逐漸由一個小型企業發展為固定資產超億元的大型企業的例子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江蘇省無線電二廠原來隻是一個職工總數不超過三百人,固定資產不足二百萬元,年產值僅有一百多萬元的一個小型無線電設備廠。該企業在同行業眾多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的壓迫下生存,生存空間隨著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小,日子並不好過。但是,該廠從廠長到車間的每名工人都堅信:以誠相待是企業生存的根本。也正因為這一點,這個小企業能夠在眾多大企業的夾縫中生存下來,顯示出了頑強的生命力,同時還為自己贏得了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該廠專門生產各種型號的機電設備,是全國大型發電廠——興洛集團的固定供貨單位,專為該發電廠供應發電所用的各種機電設備。雙方的合作關係已持續了十幾年,盡管“二電”生產的機電設備並不是第一流的,但是,他們以其嚴格的質量管理贏得了興洛集團的信任。因此在整體大環境對小企業越來越不利的條件下,江蘇二電仍繼續向它供應產品。

一次,該廠的質量檢測設備出故障,生產的一種WP2機電設備的質量不過關(轉速未達到規定的要求),但這批產品已運給了發電廠。事情卻偏偏這樣湊巧,運送這批產品的運輸車因在路上遇大雨,加上對防雨設備的疏忽,使產品淋了雨,等到送到發電廠時,這批機電產品達不到要求,根本不能使用。興洛發電廠已準備將這批產品報廢,並將其算到自己的生產成本中去。但是,江蘇二電的李廠長得知情況後,卻主動找到興洛發電廠的負責人,說明情況,並主動要承擔這部分損失。其實,李廠長大可不必這樣做,既然他們已將這批產品報廢(盡管不合格,但他們也不知道),損失由發電廠自己承擔算了。如果按李廠長的做法是使自己損失近40萬元,這對“二電”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但“二電人”這種誠實的行為深深地打動了興洛發電廠的領導同誌。他們經研究決定,與“二電”共同承擔這筆損失;並投資二百萬元幫助“二電”更新設備,實行技術改造;同時將“二電”作為自己的長期合作關係單位,將自己所需的機電產品全部由“二電”來生產,並逐步開展業務經驗的交流。誠實的“二電人”用自己的誠實行為給自己企業的發展贏得了轉機。很快,“二電”就從困境中解脫出來,產值兩年內翻了三番,從原來的不足二百萬元上升到近二千萬元。技術更新更使產品質量上了一個大台階,部分產品出口東南亞地區,成為一個出口創彙型企業。如今的“二電人”都堅信:隻有以誠相待,才會給自己的發展贏得廣闊的空間。

江蘇二電的成功酷似劉備行為的現代化。他們從劉備的行為中悟到了企業經營的關鍵之所在,我們現代企業領導者是不是應該好好學一學呢!

16.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玄德來到莊前,下馬親叩柴門,一童出問。玄德曰:“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先生。”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玄德曰:“何處去了?”童子曰:“蹤跡不定,不知何處去了。”玄德曰:“幾時歸?”童子曰:“歸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數日。”玄德惆悵不已。……(玄德)囑咐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劉備拜訪。”……(過了數日,玄德聞知孔明回,便教備馬。)張飛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喚來便了。”玄德叱曰:“汝豈不聞孟子雲:‘欲見賢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孔明當世大賢,豈可召乎!”遂上馬再往訪孔明。關、張亦乘馬相隨。時值隆冬,天氣嚴寒。……張飛曰:“天寒地凍,尚不用兵,豈宜遠見無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風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輩怕冷,可先回去。”……

(玄德三人引從者往隆中,離草廬半裏之外便下馬步行。來到莊前叩門)玄德徐步而入,見先生仰臥於草堂幾席之上。玄德拱手立階下。

劉備三顧茅廬,親往隆中拜謁諸葛亮,如此禮賢下士,真是古今都少有。隻要我們透過這些表麵現象,得出的結論是攻心為上。劉備早已悟到了這一點,並且身體力行,這對他成就三分天下的霸業,起了重要作用。

按道理來說,劉備再怎麼落魄,也是漢室宗親,“皇叔”這個頭銜也不是誰都有的(豈不見曹操為了給自己爭名聲,取得政治上的有利地位,還“挾天子以令諸侯”呢)。盡管這個虛幻的貴族頭銜早已當不得飯吃,但影響力還是存在的。即使是劉備在逃難的時候,十數萬百姓自願跟隨不舍,也不願去投降曹軍,便是絕好的例證。對這一點,劉備還是了然於心的。相反,諸葛亮有什麼呀!要錢沒錢,要地位沒地位,一介窮書生,識得幾個字,會念幾句“子曰詩雲”之類的八股文章而已。二人實際地位相差甚遠,若是一般人的話,那對劉備還不得奉若神明,頂禮膜拜呀!要是劉備親自寫幾個字,簽個名,派個小兵來請,哪個不得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