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對手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是“誰”,對手越是強大,你所占據的市場地位也就會越關鍵。百度與騰訊的對峙從剛剛開始到現在,依然是在明裏暗裏相互進行著。在搜索引擎領域,騰訊是沒有辦法超越百度的,可是在即時通信領域,百度也還沒有占得上風。不過,二人在博弈的過程中,自身的能量都在不斷地積蓄,可以說讓對手都難以超越雷池一步。而這樣的一種良性競爭,最後達到的就是雙贏的結果。
商戰博弈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自身。博弈絕對不是目的,勝負其實也不重要,關鍵是能夠在相互競爭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原本的能力。百度在與騰訊角逐的過程中,無疑促使自己的技術和產品都獲得了巨大的提升。
向社區化邁進也是百度發展的一個方向,可是如果在這一領域當中沒有參照物,李彥宏也不知道應該遵循什麼樣的“標準”。而多年以來,在社區領域打拚的馬化騰可以說成為了李彥宏的在這方麵 “老師”,李彥宏也從和馬化騰的較量當中找到了“感覺”,摸索出了門道,一步步地完成著社區產品,為百度的綜合競爭能力的提升加載了新的動力。
通過發展,百度逐漸成為“國際巨頭”,因此,李彥宏的競爭對手大多數也是全球最優秀的技術公司,甚至是比百度強大得多的資金實力;它們非常看重中國市場,願意在中國進行大筆資金的投資。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下,李彥宏和百度人時時刻刻都需要緊繃心中的弦,對每一個產品都要高度重視,而這也讓李彥宏和百度人有了戰勝每一個強勁對手的可能。
毫無疑問,百度在競爭過程中得到的最大的收獲並非是獲勝的快感,而是能夠從對手身上學習到“至高境界”。
企業之間的競爭,有的時候就好像是各個方麵能力的比照。在這樣的對比之下,誰好誰壞一看就知道。聰明的經營者在對比的過程中往往會牢牢記住對手的優勢,之後把這些優勢全部仿製或者直接移植至自己的企業中。與此同時,在相互的對比中,還可以看到自己的劣勢,進而可以全力以赴去彌補,能夠把自己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當然,需要記住一點,在對比的過程中,對方的劣勢你隻需要看到即可,不能夠以此為突破口對其進行攻擊。因為對手一旦倒下,對於你的企業而言其實也是一種損失。你失去了參考的對象,也就失去了再一次提升的機會。
擊倒競爭對手絕對不是目的,也並不是博弈的最高境界,要讓對手緊緊地跟隨在你身後,具備有趕超你的心。這樣一來,營造出來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就會讓你更加努力地去做出改變,尋求新的發展方向。
所以說,對手越強大的時候,證明你的實力也越強。因此,企業經營者一定要善於為自己製造競爭對手,之後讓自己有喘息的機會,並且有趕超的決心。如此一來,被動的強大推動力就是作用於企業本身,能夠讓企業快速地發展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