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身先士卒,也是一種良好的激勵方式(1 / 1)

要讓員工堅持下去,那我自己必須以身作則。那時候我們很多員工可以在家裏工作,但我自己每天都堅持去上班。

對於早期的“閃電計劃”,李彥宏曾經這樣說過:“我帶領十幾個工程師吃住都在辦公室,我等於是CEO不做了,退回到一個項目經理的位置,而且整整有10個月。”

在2003年“非典”時期,李彥宏也再一次身先士卒,讓百度的搜索技術在這一期間突飛猛進,李彥宏說:“要讓員工堅持下去,那我自己必須以身作則。那時候我們很多員工可以在家裏工作,但我自己每天都堅持去上班。”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身傳最為貴。”在創業的初期,在關鍵時刻,在困難麵前,激發員工熱情和士氣的最好方式就是創始人和管理者一馬當先、身先士卒。

“閃電計劃”對於百度的意義不亞於“淮海戰役”對於解放戰爭的意義。2002年被李彥宏稱為百度的技術年,因為在這一年時間裏,百度的“閃電計劃”大告成功,為百度在搜索界第一次樹立了“比穀歌更好”的地位。自“閃電計劃”之後,穀歌就失去了與百度在中文搜索市場抗衡的機會。

2002年3月,“閃電計劃”開始實施,百度的第四位人、百度最早的首席架構師雷鳴擔任組長。雷鳴本來是北京大學計算機係研究生,是百度第一員工劉建國的學生,參與了國內第一個網頁索引搜索引擎“天網”的建設和維護,李彥宏評價他是“搜索引擎技術的天才”。

當時的“閃電計劃”在李彥宏眼中關係到了百度的生死存亡。閃電計劃每一周都會有兩次例會,李彥宏則都會親自參加;與此同時,李彥宏還史無前例地要求大家九點準時上班。

2002年4月,在李彥宏生病住院期間,他甚至在電話裏麵這樣鼓舞士氣,“我們是在自己的國家打仗,你們每個人平時不都對穀歌不服氣嗎?這一次真刀真槍幹起來了,誰怕誰?”李彥宏是對雷鳴這個“天才”委以重任。

身先士卒,勇猛無敵,所向披靡。2002年年底,“閃電計劃”圓滿完成,百度搜索全方位升級。每當回憶起當初那段日子,李彥宏也是不無感慨。

也就是在這次閃電計劃中,雷鳴的職業方向發生了改變。2003年7月,雷鳴辭去了百度首席架構師,趕赴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MBA,成為了百度七劍客中最早離開的一位。

至於是雷鳴決定在前,還是李彥宏決定換帥在前,我們也沒有辦法得知。但是雷鳴的離開,很好地體現了李彥宏用人和育人的原則: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影響到企業的發展進程,哪怕是天才;創業初期隻有身先士卒才是最為有效的激勵方式。而這也體現了李彥宏性格中的果斷與強硬。

雷鳴是一個天才,的確不假。在雷鳴加入百度之前,他放棄了美國近十所名牌大學的全額獎學金,但是李彥宏的出現,則帶來了矽穀的創業文化和管理文化。這在互聯網方興未艾的中國,也讓他感受到了全新的理念。就這樣,雷鳴被李彥宏和百度吸引了。而在百度經過三年多的實戰,雷鳴認清了自我,“我希望做一個企業家,而不是技術人員,我缺乏管理知識。”而這也成為雷鳴決定離開百度出國深造的重要原因。

2005年,雷鳴回國。在百度成功上市的前幾天,雷鳴創建了酷我網,在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裏,致力於為網友提供音樂、視頻搜索和播放,此時的雷鳴成為了2000年年初的李彥宏。2006年酷我音樂盒的推出為酷我網打開了新的局麵,也自然架起了酷我與百度合作的橋梁。

在2010年百度世界大會上,雷鳴表示:“酷我音樂能夠實現三年時間從零到上億用戶的突破,這與百度開放平台的作用是分不開的。通過與百度的合作,酷我產品在搜索頁得到了優化的展現,也是酷我的上億用戶能夠更方便地下載酷我最新產品,提高了下載的成功率,進而實現了酷我服務和應用的更大價值。”如果我們用葛優的一句話來說,“散買賣不散交情”,酷我與百度的親密合作,這對於雷鳴和李彥宏而言,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美好情誼的延續。

在很多年之後的內部會議上,李彥宏還講起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微軟公司一個叫陸奇的工程師,是搜索領域數得上的人物,但是他卻堅持“每天早上3點鍾起來,跑5英裏後開始工作,一天工作19個小時”。李彥宏非常推崇這樣一種勤奮和刻苦,實質上也是一種創業精神。

在2000年到2002年的創業初期,百度沒有一點知名度、沒有一點影響力,也沒有具有誘惑力的待遇,是什麼能夠讓這些國內一流的工程師心甘情願地留在百度,除了有共同的理想之外,更是李彥宏身先士卒所表達出來的信念、決心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