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國際化企業,要有國際化的人才(2 / 2)

李彥宏對於人才的喜愛是有目共睹的,在他看來,人才就是企業發展的最大助力。這從百度的身上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體現。李彥宏自己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技術工程師,而且他的合夥人徐勇也是業界出類拔萃的人才。到了後來,“百度七劍客”當中的其他五人,更是各個身懷絕技。

李彥宏對於人才的重視從一些實例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特別是在百度上市之後,李彥宏對於人才似乎又有了新的要求。他開始尋找那些能夠與國際市場接軌的人才,因為百度國際化已勢在必行,這就要求百度必須自身有走國際化道路的潛質。無疑,擁有國際型人才就是第一步。

從優秀的王湛生,到背景完美的李昕皙,李彥宏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地搜羅著世界級的人才。他知道,隻有這樣的人才服務於百度,百度才能夠在今後邁入國際市場的時候更加有“分量”。

而2007年索尼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出井伸之加盟百度的舉動,更加證明了李彥宏在國際型人才領域當中下的苦功夫。出井伸之是以百度獨立董事的身份加盟百度的,他的加盟對於百度在日本市場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國際化企業必須要有國際化的人才,意味著一個有著遠大理想的人,必定需要一群可以能夠與其步調相一致的人進行協助,在共同的努力下,遠大理想才有望實現。

企業走向國際化,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榮耀,更是其所在行業的榮耀、所在國家的榮耀。而國際化道路也絕對不是一條坦途,在這當中布滿了荊棘和坎坷,於是國際型人才注定就成為企業的一種剛性需求。

蓬勃發展的企業,在本土市場必然會占據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因此,才能夠登高而望。但是,進入國際化進程的時候,如果依然故我,使用本土的力量去麵對國際市場外圍的高柵欄,並且希望能夠打破,無異於癡人說夢。

每一個市場都有其固有的特點,隻有“對症”才可以準確“下藥”。所以,自身的能力即使再強大,也是絕對不可以孤身犯險的。

另外一方麵,國際型人才大多數都是業界的精英和楷模,他們大多數是國際市場的“適應兒”,幾乎不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更何況,對於問題的分析和判斷也都是非常準確的,因為他們有著普通的業界人才所沒有的洞察力和思考、判斷力。所以,企業行國際化之舉,國際型人才才是最有力的跳板。企業哪怕還沒有走上國際化的道路,也需要大量儲備國際型人才的,因為現如今,時的發展趨勢正在“逼迫”企業必須在某一天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