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取人之長,不求全責備
在擇人任勢上,白璧無瑕、文武全才者固然是最為理想的人選,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現實生活中往往會出現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這個時候,到底用“有瑕玉”還是“無瑕石”,就看用人者的眼光了。春秋初期潁上(潁水之濱)人管仲(?~公元前645年)是古代名相,但他既非完人,也非全才。他曾與少年時代就結織的朋友鮑叔牙一同做生意,管仲因家中拮據,分利時常要多占。後來,他參加作戰,又顧念家有高堂老母,三次臨陣脫逃。但是鮑叔牙看出管仲有治國的雄才大略,並不因管仲有某些缺點而全盤否定,當齊桓公薑小白要鮑叔牙擔任太仆時,他慎重保舉管仲。管仲被選拜為上卿,後來為宰,在桓公手下一幹就是40年,他大膽推行改革措施,減少力役,保護耕畜,發展鹽鐵業,組織鑄造和管理貨幣,確立人才選拔製度,使齊國國力大增,並幫助桓公大會諸侯,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這個例子說明:“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用人要做到德看主流、才重一技。
胡雪岩在經營管理中,也善於用人之長,一旦找到合適的人選便大膽重用,賦予實權。《胡慶餘堂:中藥文化國寶》一書記載了這樣兩件事:
有一年,胡慶餘堂負責進貨的協理(俗稱“阿二”)千裏迢迢到東北采購大批藥材,可當他風塵仆仆地回到杭州後,藥號經理(俗稱“阿大”)見人參質量不如往年,價格卻比過去高,就埋怨他不會辦事,懷疑他從中動了手腳。阿二以質次價高是因為邊境有戰事之故而據理力爭,兩人一直吵到胡雪岩處。胡了解情況後,留他們吃飯、並特意向阿二敬酒,感謝他萬裏奔波,在貨源短缺的困難時期為胡慶餘堂采購到大量緊俏藥品。這些話打動了阿大的心,他也向阿二舉杯敬酒,兩人一笑泯怨怒。飯後,胡雪岩吩咐阿大:“古人雲,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商事如同戰事,應當用人不疑。以後凡采購的價格、數量和質量,就由阿二負責。”阿大怕這樣做有了兩個阿大會壞了店規,胡雪岩說:“我們就叫阿二為‘進貨阿大’。”從此兩位阿大各司其職,把生意做得更紅火了。
又有一次,胡慶餘堂的一個采購人員不小心把豹骨誤作虎骨買了進來,而且數量還不少。進貨阿大了解這個采購人員平日做事很牢靠,加上自己手頭正忙,也未加詳察就把豹骨入庫備用。有個新提拔的副檔手(副經理)得知此事,以為又有晉升機會了,就直接找胡雪岩打“小報告”。胡雪岩當即親自帶人到藥庫查看了這批藥材,發現確實把豹骨誤作虎骨了,就命藥工全部銷毀。眼看由於自己工作失誤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進貨阿大羞愧地遞了辭呈。不料,胡雪岩卻溫言相勸,說:“忙中出錯,在所難免,以後小心就是。”但對那位自以為舉報有功、等著獎賞的副檔手,胡雪岩卻發了一張辭退書。因為,在他看來,身為副檔手,發現偽藥不及時向進貨阿大彙報,已是瀆職,而背後打“小報告”更是心術不正,用了此類人,會造成上下隔閡。
善任厚待、寬嚴相濟、用人不疑、賦予實權的用人方針使胡雪岩擁有一支盡心盡力的管理隊伍。
案例二:
用人不疑,放手使用
費雷得·德盧加在1964年,也就是他17歲的時候,自主創業,開了一家肯德基三明治快餐店。他也是靠這個發家的。
每個人的成功都有自己的方法,那麼,德盧加是怎麼成功的呢?相信自己的雇員。在他眼中,雇員是企業的財富,相信自己用的人,就等於有了財富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