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戰略營銷中的運作技巧(3 / 3)

IBM公司為了向顧客提供最佳服務,由當地市場主管助理、顧客經理和公司維修中心技師組成“顧客問題解決小組”。顧客遇到設備故障,顧客經理與公司維修中心聯係,維修技師立即與一個中心數據庫接通,尋找其他地方同類型的設備是否出現類似或相同的故障,並找出診斷和排除方法,及時解決問題。主管助理全權處置顧客問題,確保任何問題在24小時內解決。

(5)建立核心營銷係統

在企業主業領域內,建立穩固的下遊企業聯盟,和供應商、分銷商一起構成核心營銷係統,既降低市場的協調成本和交易費用,又能強化與同行業企業的競爭能力。建立核心營銷係統,關鍵是著眼於培養與供應商、分銷商的互惠夥伴關係。在上遊方麵,企業以長期采購關係作為激勵手段展開與供應商的合作。具體而言,企業可以先向多個上遊進貨,對那些供應質量高、供貨時間有保障的供應商,在續簽合同時增加訂貨量,而對那些表現差的供應商則減少或取消訂貨,通過動態營銷管理與質量和效率都信得過的供應商結合起來。若能借助於網絡技術和柔性製造係統,還能和上遊企業配合,連接成即時供應和生產體係,大大減少流通費用和庫存成本。在下遊方麵,企業也應設法和分銷商建立長期的夥伴關係。分銷規劃是目前西方企業在這方麵的最先進的做法,即生產企業建立一套有計劃的、實行專業化管理的、垂直的市場營銷係統,把生產企業和分銷商二者的需要結合起來。生產企業在商場營銷部門內設立分銷商代理處,其任務是了解分銷商的需要並製定營銷計劃,以幫助每一個分銷商盡可能以最佳方式經營。如杜邦公司就建立了一個分銷商營銷指導委員會,與分銷商定期舉辦有關經營問題和銷售建議的講座,企圖將分銷商轉變成自己的工作夥伴。

4.謹防“營銷近視症”

企業生產經營產品是為了最終能銷售到消費者手中。市場營銷就是企業通過創造並同消費者交換產品和價值以滿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種社會和管理過程。然而,在不同的經濟條件和市場形勢下,企業經營者常易犯以下三種“營銷近視症”。

症狀一:一切以生產為中心,“以產定銷”

當市場商品需求超過供給,賣方競爭較弱,買方爭購,選擇餘地不大,或者產品銷路不大主要是由於成本太高,隻要加強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降低成本,就能擴大銷售時,許多企業經營者就容易患上這一症狀。一切經營活動以生產為中心,圍繞生產來安排一切業務,“以產定銷”。他們認為,消費者可以接受任何買得到和買得起的商品,因而企業的主要任務就是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擴大生產。

症狀二:對自己開發的產品“孤芳自賞”

有一些企業經營者認為,顧客喜歡製造精巧的產品,欣賞產品質量和性能。企業的主要任務就是提高產品質量,隻要產品好就不愁賣不出去,可謂“酒香不怕巷子深”、“一招鮮,吃遍天”。因此企業的重點放在開發優良產品並加以改進上。這些企業的經理人員經常癡迷於自己的產品,卻沒意識到市場對他們的產品可能不感興趣。這種現象被稱為“更好的老鼠夾”錯誤——認為隻要老鼠夾變得更好,消費者就會大量購買,把門前的路上都擺滿老鼠夾。

患有這一症狀的企業在設計產品時經常不讓或很少讓消費者介入,它們相信自己的工程技術人員知道該如何設計和改造產品。有時他們甚至不察看一下競爭者的產品,因為這些產品“不是在本處發明的”。曆史上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也曾患過這種症狀,那時,通用汽車公司的一位官員就曾振振有詞道:消費者在沒看到之前怎麼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車呢?通用公司的設計人員和技術人員設計出一個新車方案;製造部門進行生產;財務部門接著為其製定價格;最後,由營銷部門試銷。難怪通用汽車要由經銷商費力推銷。通用汽車失敗就因為沒有詢問顧客的需要,在設計之初也沒有讓營銷人員參加。

這種症狀是一種典型的“營銷近視症”,過分重視產品而忽略顧客需求。鐵路管理部門認為顧客需要火車而非運輸,忽略了航空、公共汽車、卡車、轎車日益增長的競爭。計算尺製造商以為工程人員需要計算尺而非計算能力,忽視了袖珍計算器的挑戰。這些企業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當他們應該向窗外看時,他們卻隻盯著自己屋內的鏡子而自我陶醉。

症狀三:隻要略施小技,顧客就會自動上鉤

一些企業經營者認為,如果對消費者置之不理,他們不會大量購買本企業的商品,因而企業要進行大量的推銷和促銷努力。這種觀念認為消費者是被動的,他們通常反應遲鈍且抵製購買,但如果好言引誘,他們就會購買,因而公司應有一套有效的推銷和促銷辦法來刺激消費者大量購買。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例子:從顧客步入商店起,商品推銷員就開始“心理分析”。如顧客喜歡所銷商品,推銷員就說另有一個顧客正準備購買,請他立即決定。如顧客因價格而猶豫,推銷員就提出找經理去特批降價。10分鍾後,推銷員回到正等待的顧客麵前說經理不願意,但我說服了他,旨在刺激顧客以促成銷售。

大多數廠商在生產能力過剩時采用推銷觀念,目的是推銷他們製造的商品而不是市場需要的產品。在現代工業化經濟中,生產能力的發展使得大多數市場都已變成買方市場(即買方占優勢),因而賣方要奮力爭取顧客。電視商品介紹、報紙廣告、直銷郵件、銷售電話等包圍著公眾,到處都有人想推銷商品。結果使得公眾以為市場營銷就是強行推銷和大做廣告。

因而,當人們被告知市場營銷的最主要功能並不是銷售時,他們感到很驚詫。如果整個市場營銷是一座大冰山的話,那麼推銷隻是冰山的尖端罷了。最優秀的管理理論家彼得·德魯克曾指出:總有人認為推銷是必要的。但市場營銷的目的正是使推銷變得不必要。市場營銷的目的是充分了解顧客,讓產品和服務自己推銷自己,營銷的理想結果是讓顧客樂於購買。我們所要做的隻是使產品和服務能讓顧客方便地得到。

推銷若要卓有成效,必須先進行需求評估、市場調研、產品開發、定價、分銷和促銷等市場營銷活動。如果市場營銷者已做好了確定顧客需求、開發相應產品、定價、分銷和促銷工作,那麼產品的銷售便相當輕鬆了。

事實上,以強行推銷為基礎的市場營銷活動冒著極大的風險。它假設顧客會被言辭打動而購買商品;即使不喜歡也不會向朋友們說壞或向消費者組織投訴;顧客們會忘記不滿再次購買本產品。這些對購買者的假定都是站不住腳的。調查表明,不滿意的顧客會向別人抱怨十次以上,壞消息傳播得更快。

以上三種症狀,是許多對市場營銷一知半解的企業管理者、經營者易犯的。特別是在企業經營較順暢,產品暢銷時最容易滋生。然而它們卻是導致企業走向衰退,潛伏最深的病灶。常言道:“居安思危。”早一天消除這些“營銷近視”,企業就會早一天走向營銷長盛不衰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