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肖恩·範寧——流行音樂網站Napster創始人(1)(2 / 2)

Napster的出現,高興的是網民,唱片業及其相關的音樂製作產業卻倒了大黴。唱片業人士驚訝地發現,幾乎所有網民都會熟練地使用音樂格式轉換軟件或者網絡音樂交換服務,他們把手中的CD光盤轉製成幾十兆的MP3音樂,相互在網上交流。

Napster這類音樂交換網站的存在大大地影響了傳統產業的利益。根據美林銀行的報告,唱片業持續衰退,繼1997年~1999年三年創下年銷售額370億美元佳績後,2000年唱片業的業績滑落到350億美元,2001年隻有330億,而同期網絡音樂卻是異軍突起。

為了爭奪網上娛樂市場,世界三大唱片公司——英國的EMI百代公司,德國的貝塔斯曼,美國的AOL時代華納都推出了各自的在線音樂服務網站,但是它們都無法與Napster競爭。

巨大的商業利益導致雙方多次爆發衝突。1999年12月,包括華納、BMG、百代、索尼、環宇五大唱片公司在內的唱片公司共同起訴Napster。由於涉及網絡服務這個新生事物,案件審理一拖再拖。到了2001年的2月12日,法院出具裁決,認定Napster侵權。

這場官司雖未把Napster逼上絕路,但已讓其元氣大傷。網站不得不修改程序框架和服務流程,並將涉及版權爭論的大量音樂文件刪除。這樣一來Napster就對網民失去了吸引力。根據Juipter公布的數據,與2000年2月相比,敗訴後的Napster用戶訪問時間和數量分別減少65%和31%。

程序員出身的範寧盡管是CEO,但是他無力領導Napster與傳統巨鱷周旋,隻得退位讓賢。2001年7月25日,網站宣布任命康奈德·希爾伯斯為公司首席執行官,範寧退居CTO。希爾伯斯以前是BMG唱片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行政官,也曾在美國在線歐洲分部擔任要職。

他和Napster都以為,隻要找到一個既懂得經營網站業務,又在音樂工業有過任職經驗的專業人才,就能改善與傳統產業的溝通,網站也就有了出路。但事實上,臨陣換將並不能在短時期內改變Napster官司纏身的尷尬局麵,何況管理層還要在唱片界不斷施壓,蠶食其用戶的情況下,說服Napster的用戶,使用網站提供的收費服務。

希爾伯斯上任一年間,Napster幾經周折均未奏效,最後,Napster隻得停止了運營,轉而尋找安全的、符合版權規定的新的運營途徑。不僅是Napster辛辛苦苦吸引來的數百萬會員轉向了競爭對手,而且網站還進行了創業以來的首次裁員。

範寧沒有停止努力。2002年的5月Napster迎來一次機遇。貝塔斯曼願意出價1600萬美元買下Napster網站,但是後者的董事會拒絕了貝塔斯曼的整體收購方案。一氣之下,範寧憤然宣布離職。

範寧的離去引發了員工信心的徹底崩潰。在他辭職以前,100名雇員的Napster老人馬還剩下70多人。這些員工有兩種選擇:要麼拿一筆遣散費馬上離開,要麼等待一下,看看有沒有被其他公司收購的希望。大部分員工選擇了馬上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