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馬克·貝尼奧夫——傳統軟件的終結者(2 / 3)

霸氣十足的發布會

1999年3月,貝尼奧夫創立了Salesforce公司。貝尼奧夫請了三名開發人員開始編程,每天早晚兩次檢查他們的工作。夏天的時候,公司做出初期產品,貝尼奧夫不再在甲骨文公司的辦公室裏辦公了;年底,34歲的他正式脫離甲骨文。貝尼奧夫請來Hyperion Solutions的前總裁約翰·狄龍(John Dillon)擔任執行長,對30個公司進行測驗計劃。

2000年,公司開始有了最初的200名客戶,但小規模的營業收入讓公司還未實現贏利,但貝尼奧夫決定為Salesforce公司舉辦第一次正式的產品發布會,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IT產品發布會更出色的晚會。2月22日,舊金山一個曆史悠久的電影院,在搖滾歌星B?e01152’S的歌聲中,到場的客人超過2000人。貝尼奧夫為此花費了25萬美元。他宣布:“從現在開始的三年內,公司的營業收入將達到1億美元。我們將成為最後一個成功的dot?e011com公司。”

三年後,貝尼奧夫在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讚助了一場慈善音樂會,慶祝公司為客戶提供的管理服務付費業務銷售額達1億美元。

2003年5月,貝尼奧夫被布什總統任命為總統IT顧問委員會(PITAC)主席。

2004年6月,Salesforce在紐約證交所成功上市;貝尼奧夫被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為百名“全球明日領袖”(100名商人、政治家、藝術家)之一。

與競爭者的“心態戰”

貝尼奧夫為了減少昂貴的軟件業務服務費,把公司目標鎖定在10到200人的中小型企業,同時,為了爭取銷售管理軟件先鋒——Siebel的客戶,貝尼奧夫注冊了Seeball.com和Seebile.com這兩個網域。作為對他的回應,湯姆·撒貝爾直接成立了網站Sales.com,走與貝尼奧夫一樣的路線,甚至提供免費的服務。撒貝爾直言並不擔心貝尼奧夫會超過他。但如果說他沒有在與貝尼奧夫的競爭中苦苦掙紮,那是謊言。在公開宣布公司計劃兩年內超過Salesforce後不久,撒貝爾公布了CEO麥克·羅瑞的辭職書。貝尼奧夫有著大男孩的急躁。“我從埃裏森那裏學到一件事,就是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生氣,更不要對競爭者生氣。埃裏森的‘孫子兵法’就是要讓對手不安。當對方氣憤和激動時,你就能輕而易舉將其擊敗了。”

貝尼奧夫的熱情和固執己見讓他從不缺乏創新和成功的動力。“Siebel的墓誌銘上會寫:他們發明了客戶關係管理係統,但是顧客並不喜歡這個產品。”

“No Smoking”變成“No Software”

與其說貝尼奧夫是抓住了時代,不如說是時代讓他的公司從互聯網商業中脫穎而出,成就了他今天的驕傲:Salesforce正在創造巨額利潤。舊金山最繁華的Market大街一號是Salesforce公司總部,牆壁上到處貼著類似禁煙標誌的圓圈加斜杠標誌,但上麵的“No Smoking”變成了“No Software”——禁止軟件,就連馬克·貝尼奧夫的衣服上也帶著這個標誌;而公司的電話號碼是1-800-NoSoftware。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Salesforce要成為“軟件終結者”,“software as a service”,把軟件當成服務來銷售。

貝尼奧夫開創的商業模式非常簡單,以CRM(客戶關係管理)為靈魂和核心向其他業務延伸,推出的替代方案價格大約隻有一個軟件包價格的10%,為其近2萬客戶的銷售組織提供On Demand(按需供應)和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服務)。在貝尼奧夫看來,傳統的軟件概念——購買、安裝、使用,都將隨著他的“On Demand(按需應用)”到來而結束,用戶不再需要購買任何軟件和硬件,隻需要每年支付一定費用,就可以通過互聯網隨時使用自己所需要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