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的直銷業務其實並不是‘紅孩子’的發展重點,‘紅孩子’網站更多是個社區概念。隻要把內容做好,肯定會有價值。”創始人之一的李陽說。
此外,“紅孩子”從一開始便著手建立自己的物流係統,而母嬰市場最早的進入者樂友卻是在成立3年之後才動手。公司成立之初有50個員工,其中50%是做物流的倉庫配單員,實行倒班製,晚班到淩晨兩點,保證當日21點的訂單能在次日上班前到達配送員手中。
考慮到孕婦們的上網時間不多,“紅孩子”還建立了呼叫中心。“我們發現,傍晚下班後才是購物的高峰期。”該公司負責市場的一位員工說,在呼叫中心人力的安排上,“紅孩子”也考慮了這一點。
2005年,“紅孩子”的交易量以每個季度38%的速度增長,到年底,“紅孩子”擁有1.2萬個網上注冊用戶,營業額已經達到4000萬元,供應商們陸續向“紅孩子”供貨。
到了2005年下半年,隨著收入的不斷增加以及國內B2C市場的不斷抬頭,迅速成長的紅孩子進行市場融資的條件也逐漸成熟起來。
“紅孩子”的首輪融資一波三折,帶有一點傳奇的味道。“在跟北極光談之前,我們找了四個月時間。”徐沛欣回憶說,四個月裏,“紅孩子”找過四五家VC,談判進行得非常艱苦,遲遲定不下來。這中間既有討價還價,也有“紅孩子”對於自己究竟需要怎樣的VC進入的顧慮。
但是,紅孩子此後的融資經曆卻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原來,當時一直都在尋找投資項目的北極光創投的合夥人鄧峰,在一次午飯前突然聽人提到正在融資的紅孩子,鄧鋒於是說:“他們要是還沒吃飯,就來吧!我們吃工作午餐。”就這樣,“紅孩子”的幾位創始人和鄧鋒在會議室一邊吃著工作餐,一邊談項目。一頓飯的工夫——半個小時,鄧鋒就基本決定了投資意向。
徐沛欣憑借膨脹的創業激情,2005年順利拿到了北極光3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此後,紅孩子開始了急劇擴張,不斷在各地開設分公司。
2006年10月,紅孩子完成了第二次融資,相對於首次融資四個月的艱難尋找,第二輪則簡單迅速得多。二融是一次內部融資,鄧鋒按照協議追加了部分投資,另外北極光的有限合夥人美國風投公司NEA也投了一部分,一共500萬美元。
資金充裕的紅孩子,開始了更快速的擴張與發展,截止到2007年6月,紅孩子的顧客已達到了60萬,預計全年的銷售額將會突破6億元。
由於市場上的良好表現,紅孩子再次得到了風險投資基金的垂青,2007年第三季度,紅孩子又獲得了凱鵬華盈基金(KPCB China)的2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