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低價藥房的“慈善大使”——陳金良(2 / 3)

曆盡艱辛的北京白紙坊店

2004年7月,北京市藥監局就藥店開辦問題召開聽證會,綜合考慮了各方意見後,規定8月17日為京城藥品零售市場正式放開的時間。實際上,在這一規定尚未出台時,陳金良就已帶領拓展部人員進京調研,先後選中了20多個備選店址,但或是由於房租問題,或是由於350米距離的限製,絕大多數都夭折了。天天好大藥房前期僅僅為尋找門麵所花的各類費用就有20萬元左右。

最後選定的地點位於宣武區白紙坊西街。起初開車測量白紙坊店與周邊最近藥店的距離時,陳金良發現兩者的距離隻有320米,但又不忍心眼睜睜地放棄這塊“風水寶地”,於是他又步行用尺子一米一米地丈量,最後發現實際距離有370多米,在綜合考慮租金、位置、目標人群、距離限製等因素後,陳金良在2004年10月份正式決定在此布點。

2005年1月8日,在宣武區政府、區發改委、區藥監局等方方麵麵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天天好大藥房正式營業,經營麵積有3500平方米之多。開業時,陳金良便向京城百姓承諾:藥品將實行全市最低價,如果顧客發現京城其他藥店同品種同規格同廠家生產的藥品售價低於天天好,他們將退補差價。此語一出,京城轟動。同時還推出了“過期藥品五折置換”、“天天零差價”等一係列活動。熱烈的開業場麵又一次重演,等待結賬的隊伍從店裏排出了大門,有些顧客一整籃一整籃地買藥,還有坐一兩個小時的公交車從二三十公裏外趕來的顧客。對他們而言,藥價便宜是最大的吸引力。

但和在浙江的情況相同的還有壓力和挫折。開業兩天,藥房就受到了多方壓力,一邊是同行的惡意收購,一邊是供貨商要求上調藥價,否則停止續貨的威脅:超低的價格引來了同行對其低價藥的惡意收購,使得他們準備一個月銷售的品種,無緣無故地在幾個小時之間就被別人全部收購,導致第一天開業就斷貨100多種藥品,第二天更加嚴重,有將近200個品種斷貨,而且20多個藥品生產廠家停止續貨,30多個廠家和供貨商要求上調藥價……

有了浙江開店的經驗,陳金良在麵對這些艱難時更為自信和堅強。最終他又一次用自己的“平價戰略”,顛覆了長期以來藥品零售市場以價格虛高牟取暴利的“霸道”行情。雖然“天天好”不是天天都好,但是他們開展的公益活動卻給“天天好”的“好”字錦上添花。天天好大藥店長期實行有獎回收,持之以恒地開展此項公益事業。此外,“天天好”還推出三公裏以內24小時免費送貨上門,為顧客免費煎藥、切片、打粉、測量血壓,處方外帶到藥店配藥,藥店報銷醫院普通掛號費。

一年過去了,天天好大藥房北京白紙坊店這一年走來相當不容易。但是值得欣慰的是,他們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清理家庭小藥箱”公益活動

一次抽樣調查顯示,78.6%的家庭中有藥品儲備,52.4%的家庭專門設有小藥箱。但是,73.6%的家庭不注意藥品儲存條件,僅有17.2%的家庭定期清理儲備藥品。據藥學專家介紹,一般西藥的保質期在兩年左右,中藥的保質期雖然長一些,但一般不會超過五年。許多家庭都習慣在家中儲備一些藥,但好藥治病、壞藥致命,有些家庭拿小藥箱當了儲蓄罐或是保險櫃,不僅備的藥過多,而且不注意定期清理,很容易造成誤服過期藥等不良後果。為此,天天好大藥房在北京的第一家分店開業之時,“天天好”與宣武區藥監分局、發改委等部門聯手開展了“清理家庭小藥箱”的公益活動,回收家庭小藥箱中的過期藥品。回收的過期藥將由宣武區藥監分局統一回收,集中後再統一銷毀。

在規定的時間內,市民可以把家中已過期的藥品拿到天天好大藥房,在藥監局工作人員的監督下換取過期藥品的“置換卡”,持卡可按五折換購同類同規格的藥品,處方藥必須憑醫生處方才能置換。

這一活動為天天好大藥房帶來了巨大的客流,同時也為企業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低價供銷聯盟

2005年8月,天天好大藥房又與民生藥業、三九醫藥、廣州白雲山、天士力醫藥、北京豐科城醫藥有限公司、北京京新龍醫藥有限公司等20家企業正式結成“藥品供銷聯盟”,誌在將藥價再下拉5%。從8月25日起,該藥店中3000多種常用藥品開始全麵降價,500種藥品長期實行“批發價”銷售。這也是京城藥品零售市場上首次出現低價藥品“批零合一”的新模式。

根據“盟約”,為了理順藥品采購渠道,降低采購成本,聯盟雙方承諾提供的藥品都是在減少了中間代理環節後的最低價格,有些采用經銷、買斷等方式向供貨商規模采購,有些是從廠家直接購貨,目的是真正把中間那部分不合理的虛高降下來,直接讓利給消費者。

發展便利型藥店

在浙江,天天好大藥房目前連鎖藥店達12家,在開業時推出了長期與10位困難家庭戶免費供藥的公益活動,對普通老百姓常用的500種藥品實行“零差價”供藥,兩年來共為浙江省老百姓節約藥費達1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