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主席會見後,李嘉誠立即表示,雖然香港經濟第一季度表現不佳,但相信未來會有改善。預期香港經濟下半年將有良好表現。
李嘉誠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對香港經濟的良好預測,他於1999年5月23日對傳媒表示,近期港人在內地子女居港權的問題不會影響他對香港的投資信心,他說,隻要有合理的回報香港永遠是他投資的首選之地。
8.打出自己的金字招牌
每個商人都應當有自己的金字招牌,這樣才能有大效益。李嘉誠善於打出自己的金字招牌,並用招牌尋找人生財富。
在廣州,據廣州市城市建設開發總公司透露,從1992年秋起,他們就在與李嘉誠的長實、新鴻基地產、香港多間中資港資銀行,商談合作興建一幢73層高的國際金融中心大廈。大廈占地5.5萬平方米,樓麵積30萬平方米,以當年物價計需投資3.5億美元。
現在,這幢全廣州市最高的摩天大廈,已在天河拔地而起,成為廣州天河新城區的招牌建築物。
李嘉誠可稱為廣告大師,他有著非常強烈的廣告意識。
正如說到白天鵝賓館,人們就聯想到霍英東一樣,李嘉誠希望創出自己的招牌。
現在終於如願,提到廣州最高的摩天大樓,人們就會想到李嘉誠。
不管哪一個行業哪一個層次,隻要拔得頭籌,都令人注目,就會變成無形資源。
1992年11月下旬,李嘉誠與胡應湘達成協議,合作發展廣深珠高速公路第二期廣州至珠海段。
總投資為96億港元,長實與合和共持控股權。
其餘股份由新鴻基地產及數間日資公司擁有。
投資回報靠征收費用,是一項投資大、風險大、見效慢的長期基礎投資。
李嘉誠看準這段公路的前景十分廣闊,雖然回報緩慢,但長期而穩定,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高速公路還會升值,使用頻率還會更高。
此外,鋪路多少兼有行善積德的意蘊,而李嘉誠一向很注重好名聲。
實際上,好名聲也給他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利益。
在上海,李嘉誠的一項大手筆是海港工程。
這是他1992年9月間在上海考察碼頭設施的結果。
11月23日,和黃集團及上海港務局,就合作經營項目——上海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達成原則協議。
和黃投資60億人民幣,建設金山標準集裝箱碼頭、國際深水港碼頭等項目。
據預測,到90年代末,上海的貨櫃吞吐量,將會達到世界第一貨櫃香港的1/3。
下世紀的前景,更是不可估量。
李嘉誠不僅在香港擁有貨櫃碼頭的半壁山河,還將在內地的貨櫃碼頭業坐大,成為亞洲首席私營貨櫃碼頭大王。
在亞洲稱王,使李嘉誠牢牢掌握了主動權。
內地與香港在貨櫃碼頭方麵可以互為掎角,遙相呼應,兼顧統籌。
在海南,1992年9月初,長江實業、香港熊穀組、中信旗下的榮高貿易、台資大中華及海南省3間銀行,合組海南洋浦土地開發有限公司,計劃投資180億港元發展洋浦自由港,長實占一成股權,投資約18億港元。
李嘉誠在貨櫃碼頭要風得風,要雨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