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采博納,融彙眾人的智慧,這便是李嘉誠超人智慧之源泉。
盡管是超人,其智慧畢竟不是無窮盡的,江郎也會才盡。
其次,超人也會有疏忽的時候,所謂是“大意失荊州”。
但是,如果善納忠言,廣采博納,凡人也可能成為“超人”,所謂是“為有源頭活水來”。
7.塑造大眾形象
塑造公眾形象是李嘉誠經商十分注重的人格理念,因為他懂得形象與財富的互補關係。
李嘉誠,1999年初在一個集團高層齊集的內部活動上,形容香港是“家鄉根基所在”,將繼續以香港為“重要投資基地,謹慎選擇優質項目積極拓展”。
據了解,長實集團舉行周年晚宴,李嘉誠向出席的2000多名員工致詞,講述集團的“長期方針”。整篇演講辭,絕大部分都是談到香港。
李嘉誠說,香港始終是長實的家鄉及根基所在,去年集團在員工同心合力之下,在逆境中仍開展了多項投資項目,在穩健中不忘進取。
他向員工說,“如果大家想出一些對本集團、對香港都有利的業務,我會十分重視,並樂意詳細研究。”
他又形容過去一年,是“多年來未見如此困難的一年”,在亞洲金融風暴衝擊下,大家受到不同程度之影響,相信香港仍要麵對一段經濟低迷及困難的時間。
李嘉誠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香港人素來以靈活和適應能力強見稱,但環顧世界各國,在過去10多年競爭能力不斷加強。以美國為例,早以價廉物美為競爭目標,大部分國民的工作表現和從前相比,無論勤奮程度、認真和研究精神,都不可同日而語,同時更以高新科技加強各項生產的增值能力。
他又說,香港雖然也在不斷進步,但高昂的生產成本,影響本身的競爭能力。以建築成本為例,香港是亞美兩洲中最高的,甚至比日本還高出兩成。此外如貨櫃碼頭業務,經營成本也較其他亞洲國家為高。在亞洲金融風暴以後,東南亞國家由於貨幣貶值,競爭能力顯著比香港增強,今後必須在產品增值方麵加倍努力,才能有突破的發展。
由此可見,李嘉誠發表擱置百億港元投資的言論,不惜一石激起千層浪地引起政界與媒界的劇烈反應,目的還是在於改善香港的投資環境,增強香港的競爭能力。
香港《南華早報》1999年1月6日報道,隨著香港富商李嘉誠批評香港不能再吸引投資者之後,中國政府已呼籲采取行動來加強香港的競爭力。
《南華早報》引述中央政治局一名委員的話說,中國總理已下令其智囊團成員就恢複香港競爭力的課題,擬出一項全麵性的計劃。朱總理要求香港恢複作為亞洲最重要的轉口貿易港地位。
此外,中央政治局也委托香港新華分社建議應采取什麼辦法來複蘇香港的經濟。香港新華分社在進行這項工作時,將得到國務院港澳辦公室的協助。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表示,香港政府將獲得北京全力支持。
他對記者說:“我不願對猜測性的報道做出置評,但我首先要表明的是,中央政府總是竭盡所能協助我們複蘇經濟。”
他接著說,中國去年取得7.8%的經濟增長率,給了香港很大協助。今年中國經濟肯定將取得另一次穩健增長,這也將給予香港一定的幫助。
1999年5月18日上午,國家主席江澤民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了香港知名人士、香港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誠先生。
江主席對李嘉誠先生多年來積極支持國家經濟建設和熱心捐助內地教育、慈善事業表示讚賞,並稱讚他為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許多有益的事情,希望他繼續為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