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致力於培育世界級的中國企業(2)(3 / 3)

投資早期和成長期初期項目考驗著一個公司的耐心與耐力,北極光創投經得住短期利益的誘惑,耐得住漫漫長路的寂寞,因為每一個北極光人都堅信今天的忍耐是為了明天更大的收獲。隻有投資早期和成長期初期的項目才能幫助企業度過最艱難的時期,為企業提供長久的服務,真正實現北極光創投的價值,得到企業家的認可,也有利於維持北極光創投的持久發展和良好口碑。

“中國概念”

所謂的“中國概念”指利用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生產要素,或中國自主研發的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技術,或以中國為主要市場。

北極光創投在投資策略上選擇“中國概念”是基於大的經濟環境和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上的位置與作用。北極光長期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認為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受幾大驅動力的影響,會在未來有一個很好的發展前景。

首先是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城市化進程還會不斷地推進,從而繼續帶動中國經濟的發展。

其次是消費升級,主要是新的消費觀念帶來的投資機會。由於不同的生長環境和生活觀念,與70後和80後相比,90後在消費觀念上會有所不同,新的消費觀念引領新的消費模式、新的服務模式和新的產品;還有中產階級興起對消費觀的改變,包括對生命和生活質量的更加重視以及新型互聯網帶來的娛樂等。

再次是產業結構調整。技術的發展和創新需要新的產業鏈相適應,就會不斷的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這既是政府層麵非常重視的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雖然目前中國在IT行業與美國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有些行業或者行業中的某一方麵還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尤其像清潔技術這種需要整條產業鏈的行業,在具有生產要素比較優勢的中國未來的競爭優勢會更加明顯。中國向來被稱為“世界加工廠”,具有完善的產業鏈和較低的人力成本,並且大量勞動力的輪班製度也提高了產品的生產速度。當科技和產業相結合時,生產速度也是競爭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在產業升級和自主創新的導向下,市場中會有更多“中國概念”的投資機會。

最後是能源與資源的匱乏,低碳概念會顯得越發重要。北極光創投“中國概念”的投資策略是在宏觀上緊跟國家的政策導向,這樣不僅有利於挖掘更多新的投資機會,還會在宏觀層麵上避免係統性風險出現。

在宏觀把握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下,北極光創投在如何選擇項目企業上也有自己的一套思路。董事總經理楊磊稱,與歐美的創新相比,中國式的創新有其與眾不同之處,技術與應用、商業模式、政府資源三者形成一個封閉的圓圈,三者的結合以及發揮其間的互動會產生新的創新模式、技術應用或者價值。北極光創投通過對技術與應用、商業模式和政府資源三者不斷的進行排列組合,從中挖掘新的投資機會。

技術驅動型或商業模式創新型投資機會

北極光創投在投資上關注技術驅動型和商業模式創新型孕育的投資機會。創始人、董事總經理鄧鋒認為,創新隻有兩種:科技方麵創新和商業模式方麵創新。美國曆史上VC的成功基本上都是靠科技創新,從最早期的半導體,到後來的PC、互聯網,直到現在的清潔科技、生物科學,每一次的成功都是依靠某一領域內的科技在一個時間段內某次大的浪潮所推動的,投資創新型科技是美國VC至今不敗的根本。雖然目前中國有很多投資機會,但從長遠來看,中國的創業投資很像美國的創業投資,技術更多的在於科學技術方麵,美國如今的消費都是由互聯網帶動的,互聯網就是一個巨大的浪潮,美國的創業投資從60年代開始,從半導體、PC、互聯網、清潔技術和生物技術都是一個個大的浪潮所推動的。

創業投資是用1元錢賺10元錢,而非用10元錢賺1元錢,即不是靠錢來賺錢的,這就決定了VC的賺錢方式依靠的是創新帶來的競爭力,要依靠創新來賺錢,因此創新在創業投資中顯得尤為重要。北極光創投在投資時關注技術壁壘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所帶來的投資機會,如果隻是純粹的商業模式有所創新而技術壁壘不夠高,北極光創投在選擇投資項目時也會慎重考慮。由於競爭壁壘低的創新模式很容易被競爭對手複製,無法形成長久的核心競爭力,隻得殺價、同質化競爭,最終陷入價格紅海,很難做大,更難賺錢。由於技術壁壘更容易建立競爭壁壘,因此也深受北極光創投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