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西方國家工業化時期的企業(3 / 3)

尤其是到了19世紀後期,美國股份有限公司越來越多,代替了過去的個人業主製和合夥製的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一是有利於資本的籌集,以其對投資者的有限責任約定而對投資者有興趣;二是它沒有必要每當一個投資者離企業而去時就須對其重組。到1904年,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出占了美國工業產出的3/4.股份有限公司的創辦推動了美國大企業的興起。

三、企業的組織結構

工業革命前的企業組織結構主要以業主製和合作製為主,新興的大企業發展必然要求對企業的組織結構進行創新,以適應企業的發展。因此,與早期企業有很大不同的組織結構,這些組織結構的演變表現為對全國性市場所提供的機遇和對製造業生產過程日益增加的複雜性所作出的反應。規模更大、更富有和更均一的美國國內市場促使企業經營者發展能夠生產和銷售那些市場過程較長的標準化產品的企業,因為企業能夠利用工廠生產種類不斷增加的商品,並能夠利用營銷網絡來銷售這些商品。但是,國內市場也帶來了惡性競爭。

根據組織的發展方向可以分為垂直一體化和橫向一體化,其中,垂直一體化是第一種機製。垂直一體化是美國人對市場挑戰和技術變化所作出的普遍反應。垂直一體化的公司開始在美國的工業領域占主要地位。在垂直一體化過程中,一家最初隻從事某一商品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的某一階段業務活動的公司,可以向後聯合去控製它所需要的原材料來源,可以向前聯合去控製其製成品的製造和銷售。通過垂直一體化,美國大企業將大批量生產和大批量流通聯合在一起了,垂直一體化為那些在全國性市場展開大規模經營活動的經營者提供了一些優勢,通過垂直一體化,企業領導人能夠部分地將其企業與來自全國性市場的傷害相阻隔。通過對原材料的控製,他們能夠在需求高峰時期保證他們自己有充足的原材料供應,而通過控製生產製造的所有階段,他們能夠將所有的利潤保留在自己的企業裏。控製市場營銷網絡的活動也有好處,在一些領域中,大企業就是在企業家建立市場營銷體係經營自己的產品時興起的。

這一時期美國企業家利用橫向一體化,構造了他們的大企業。在橫向一體化的過程中,數家公司聯合起來控製產品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的某一階段。與垂直一體化相同,橫向一體化的目的在於減少競爭並控製全國性的市場變化。美國41家公司於1882年聯合,形成了標準石油公司,從而控製了美國石油精煉市場的大部分。為了獲得成功,橫向一體化通常相伴於垂直一體化,通過原獨立公司的合並而產生的企業聯合多於通過企業內生性成長而產生的企業聯合,自19世紀80年代以來,合並變得越來越普遍,並在美國第一次主要的合並運動中達到高潮。1894~1905年,美國有總數超過3000家、投資資本總額超過1億美元的單個企業進行了合並。

四、經營管理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的經營管理相應地發生了一係列變化,以適應不斷壯大的工業企業。

首先,企業建立中心性的辦公室。辦公室的這些人員由最高管理層為其配置,他們負責為企業製定重大的戰略決策,安排未來計劃,協調公司不同部分的工作。

其次,複式記賬法得以創新。為了控製不斷成長的工業帝國,工業家發展了工業化之前商人的以複式記賬為基礎的簡單會計法。他們開發了新的會計方法來幫助公司製訂未來的計劃,了解過去和現在的運營狀況。大企業的領導人開始開發包括運營比率的使用在內的財務會計,以此作為評價企業績效的一種方法。他們使用資本會計中的折舊準備,將其作為製訂未來計劃的一種手段。真正的成本會計方法是作為一種了解和比較企業內部不同部門運轉狀況的手段而被開發的。

最後,經營權與所有權逐步分離。在公司的經營者中,一個比例不斷增加的部門變成了為其公司股東而工作的專門部分。在大企業的王國裏,家庭企業雖然遠未達到消失的程度,但已變得稀有了。

經營管理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了美國大企業的發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大企業已經赫然存在於美國。到1917年,美國已擁有投資資本總額在2000萬美元以上的公司278家。這些公司中的236家屬於製造業,其中171家屬於食品、加工、化學、石油、金屬、機械製造和運輸設備七大領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美國發生的異常企業並購大大推動了世界企業從古典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轉變,企業呈現出了不同於古典企業的組織特征。古典企業組織通常規模較小,隻具有一種經濟功能,經營單一的產品係列,隻在一個地區經營;古典企業組織的管理者通常兼有資本所有者的身份,資本所有權和管理權是合一的;古典企業組織作為層級組織通常隻包含兩個層級,企業管理者是最高決策層級,工人是最低決策層級,前者直接指揮後者,沒有中間決策層級。現代企業組織通常規模較大,具備多種經濟功能,經營多個係列產品,在不同的地區經營;現代企業組織的高級、中級決策者都不再兼有資本所有者的身份,而成為專門的“支薪管理人員”,資本所有權與管理權發生了分離;現代企業組織作為層級組織包含兩個以上的決策層級,也就是說,包含了中間決策層級。高級、中級的決策者形成了較為複雜的決策分工體係,表現為企業內部的管理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