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提高執行力——領導幹部重在抓落實(4)(2 / 3)

修飾自己的“交際細節”。與人交談時,你不妨高興時就揚起眉毛,嚴肅時就瞪大眼睛,疑問處率直詢問,聽完後簡要複述。這樣的話,你就會給人留下頭腦靈活、擅長交際的好印象。如果你節奏勻稱,舉止緩慢,動作莊重,穩若泰山,那麼就會給人產生氣度不凡、從容鎮定的印象。對於別人的邀請,如果你能拿出筆記本,認真地記下約會時間和地址,那麼別人就會認為你是個講究信用的人。如果你把約會時間8點30分改成8點35分,別人就會認為你是個繁忙而且有本領的人。這些都是交際細節,由於你加以修飾,增輝了你的交際形象。小處不可隨便。這很可能關係到你是否獲得成功,是否免遭失敗。

為人處事細節起著關鍵作用。在細節上強人一等的人,在做起事情來也遊刃有餘,事半功倍。

培養自己注重細節的習慣

從細節入手,從小處開始。是做好一個項目,做好一個企業,做好一件事情,做好一個人所必須的。細節決定成敗,可見細節的重要性。做好細節是個習慣問題。重視細節是個為人處事的態度問題,因為重視了,是由內到外的,所以能成為習慣。成了習慣也就很容易很自然的做好細節了。李嘉誠是我們這方麵學習的榜樣,他希望做好“建立自我,追求無我”。我們一起來分享由《中國經營報》的記者吳曉燕整理的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講述的細節。

學會做人的能力。我們現在講的做人,是講做人的姿態。生意做得不錯的人,都善於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在中國文化裏這叫給別人麵子,就是你得把人尊敬一下。凡是剛開始做生意的時候,他們的姿態都很重要,就是很謙恭、謙虛、謙卑。按中國話來說,就是一定要給別人麵子,按北京話來說,“掙錢要像孫子,花錢要像大爺”。

李嘉誠先生就是靠這樣贏得了他幾十年所有人民給他的商業機會和資源。大約是前年秋天,我跟牛根生、馬雲、江南春等近20人,一起去香港拜會李嘉誠。我們對做小人物都很有經驗:見大人物,我們要早到;要把顯要位置留給大人物;要雙手捧著名片給大人物,而大人物沒有名片;大人物會講幾句話,然後合影,他站中間,我們站邊上;吃飯時大人物坐主桌的主位,我們坐邊座,或者在另外一張桌子上。吃完之後,也許還沒吃完,大人物就會說因為忙先走了。

但是我們見李先生的時候,所有的程序都不一樣了。當我們到了頂層的時候,一開電梯李先生已經站在那裏了,還給我們發他的名片。一個服務生端著盤子讓我們拿號,告訴我們吃飯時抽到幾號就坐哪張桌子。李先生考慮得很細,避免你尷尬:今天你坐在哪張桌子上,並不是因為你的地位,而是因為你的運氣。之後,我們請李先生講話,但李先生說自己沒有準備講話,大家說一定要講,李先生說:“我沒有更多的話,隻給你們講我的體會,那就是‘建立自我,追求無我’。”

“追求無我”是讓一個人不給別人壓力,不因為你的出現讓別人不舒服,並且要在任何時候,能夠化為無形,化為一種德,化為一種道,化為一種精神和感知,情感的力量。

我還發現,每一張桌子上都給李先生留了一副碗筷,他每個桌子平均坐15分鍾,所有的人跟他接觸說話的概率是一樣的。結束時,他跟我們握完手後,突然發現離二三十米遠的桌子旁還站著服務生,他又跑過去跟服務生握手。然後送我們到電梯,一直等所有人都走了,他才離開。"

這就是謙遜做人要厚道,把自己的位置盡量放低,把對方的位置盡量放高些。尊重每個人。尊重我們的對手。做人做事要從心裏對人真誠,才能做好細節,細節很重要,因為細節在每個人的眼前,很直接的就展現了你自己,所以我們不能想隻靠表麵文章,就可以獲得別人的認可和尊重。從我們內心出來的態度才有真誠的力量,從我們內心出來的真誠才有持續的力量。

注重細節

注重自己的細節從做人開始。被毛主席稱為樸素唯物主義者的王夫之老先生講的這麼幾句話非常好,他認為做人要做到“六然”和“四看”。所謂“六然”:

一是“自處超然”。自己獨處的時候要非常超脫。

二是“處人藹然”。與人相處的時候對人要很和藹。

三是“無事澄然”。寧靜致遠,沒有事的時候就非常清靜,跟“自處超然”是相聯係的。

四是“處事斷然”。該下決心就要下決心。

五是“得意淡然”。非常淡,被領導看中了,被上級看中了,委以重任,封了高官,淡然處之,就這麼回事,不要把它看得太重。

六是“失意泰然”。李白失意的時候發出感慨:“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失意的時候就能泰然處之。這“六然”能做到,做人就做到很高的境界了,這樣的人才能夠擔當大任。所以他接著有“四看”:

一是“大事難事看擔當”。要幹大事,攬難事,看他是否擔當得起。

二是“逆境順境看襟懷”。人要有襟懷,襟懷坦白,毛主席告誡我們每個共產黨員要做到襟懷坦白,要真正做到襟懷坦白,何其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