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政績觀是衡量一名領導幹部能否正確對待群眾、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自己的試金石。對領導幹部來說,應該講政績,也應該追求政績。對於追求什麼樣的政績,習近平同誌在中央黨校的講話中作了明確闡述:黨和人民所需要的政績,必須是上有利於國家,下有利於人民;既符合國家和人民眼前利益的要求,又符合國家和人民長遠利益的要求;既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又能促進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樹立這樣的政績觀,就必須正確處理個人與組織、局部與全局、眼前與長遠的關係,把抓落實的出發點放到為黨盡責、為民造福上,把抓落實的落腳點放到辦實事、求實效上,把抓落實的重點放到推進科學發展和實現跨越式發展上。
第三,注重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切實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層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要把轉變作風、狠抓落實的重心放在基層一線。各級領導幹部要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深入農村、社區、企業,深入生產生活一線,解剖麻雀,掌握第一手資料,向群眾問計問策,特別是要多到困難多、矛盾大的地方,及時化解矛盾,理順群眾情緒,推動各項工作正常運轉。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努力掌握實際情況、理清工作思路、實現科學決策。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把客觀情況和現實問題搞清楚,有針對性地提出思路和措施,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在抓落實的過程中,我們有些領導幹部往往在表麵上、形式上做得很到位,而真正掌握實際情況,分析問題的原因,研究相應對策卻不很到位。因此,領導幹部一定要轉變作風,求真務實,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要善於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總結經驗,發現問題;要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深入分析產生問題的根源,形成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推動工作落實。
第四,努力營造崇尚實幹、恪盡職守、狠抓落實的良好氛圍。
營造良好的氛圍,對於做好任何事情都是至關重要的。營造狠抓落實、崇尚實幹的良好氛圍,一要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二要注重輿論引導。營造狠抓落實的良好氛圍必須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用好一個幹部,就是樹立一麵旗幟,就會在一個地方、一個部門、一個單位,形成重在真抓實幹的工作導向。要把轉變作風、狠抓落實的各項要求,體現到幹部工作中。看一個人、評價一個幹部,重要的不是看他說什麼,而是看他做什麼、做得怎麼樣。要在抓落實的過程中考察幹部,用抓落實的成果檢驗幹部,按抓落實的實績選配幹部,把那些有激情、想幹事、會幹事、能共事、幹成事、不出事的幹部選拔到重要崗位。同時要堅決反對空談,對光說不做、不會抓落實的幹部進行批評教育,對執行不力、落實不夠、誤事壞事的幹部要予以懲戒。要圍繞轉變作風抓落實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報道活動,大力宣傳謀發展、抓落實、見成效的先進典型,形成謀發展、抓落實,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良好氛圍。
領導幹部應提高凝聚力
凝聚力是執政黨的生命力,是黨的創造力和戰鬥力的前提。新時期提高領導幹部凝聚力,是促進機關和諧,加強各級領導幹部建設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提高凝聚力是領導幹部實施正確決策的前提
正確決策必須走群眾路線,廣泛發揚民主。決策的過程,就是拿主意、想辦法、定措施的過程。主意、辦法不是領導頭腦中固有的,也不是憑空想象得來的,而是從實踐中得來的,從群眾中得來的,領導幹部要用凝聚力來保證集思廣益,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不僅要聽取讚成的意見,也要聽取反對的意見;不僅聽取多數人的意見,也要聽取少數人的意見;不僅聽取經驗豐富者的意見,也要聽取未曾經曆者的創造性意見。正確決策之前,必須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了解真實情況,廣泛聽取各方麵的意見。隻有這樣,才能了解到真實情況,有助於領導正確決策。決策建立在廣泛的群眾基礎之上,貼近實際,推行時就會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凝聚力,決策就沒有良好的群眾基礎,領導的願望再好,也隻能是一紙空文,即使硬性推行也不會有好效果。
提高凝聚力是領導幹部有效開展工作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