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同心同德:文化的能量(2)(3 / 3)

飛行員好奇地問,那政委當時怎麼不說呢?政委說,要是別人,我當時就說了,把他揪出來,但你臉皮最薄,我當時揪你出來的話,你可能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來,所以我沒揪你,我知道你會改的,響鼓還用重錘敲嗎?

飛行員說,政委,你太狠了,我三年來都沒吃過一次好飯,吃飯的時候就會想起你的眼睛。我想來想去,要立功贖罪,所以拚命工作,表現得比誰都好,我是帶著一顆贖罪的心工作的,覺得我欠你一份情。沒想到你早知道了。

這種結果才是優秀的結果。沒有紀律不行,要有紀律懲罰,但是又要有關愛,兩者結合在一起,他才會感謝你。所以,西方的紀律加上東方的情感,兩者結合起來,我們的管理將會無敵於天下。

健身需補鈣,健腦需補書

在現代企業中,有很多管理者甚至企業家,比如一些民營企業家,在改革開放之前可能就是普通工人,甚至是農民,他們憑著好的機遇和一股英雄氣概去闖。用現在的話說,他們是草根英雄,然而他們真的成了英雄,成立了企業,企業發展得也很好。但是,這樣的老板怎麼才能提升自己的品格,從英雄轉變為領袖呢?他們該怎麼做呢?書是最好的補品。

書是最好的酒

現在大多數企業家還處在英雄階段,他們身上有很多很光彩的東西,那是別人永遠都模仿不了的。但是他們也有著先天的缺陷,由於他們出身比較貧寒,加上當年受的教育不夠,當財富迅速積累之後,一些人的個人品行、品質和品位都和他所擁有的財富不匹配。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人開始主動尋求改變。

比如,現在的EMBA,尤其是名校的EMBA裏有很多這樣的人來學習。因為相對來說,EMBA的門檻比較低,他們花大價錢來學習。現在學費收得越來越高,從最初的十幾萬到二十幾萬、三十幾萬,最高的收到了六十萬。這不單是給他們一個學習機會,也是對他們品牌的提升。

他們願意學習這投資,這個投資要比投資到奔馳、寶馬、豪宅上更好。他們開始培養自己的品位。西方最有品位的是穿品牌,於是他們也開始改換行頭,穿戴一些很貴的東西來炫耀。

他們也參加一些比較高雅的活動,在很多場合都喝紅酒,而不喝啤酒了。但是他們還處於喝紅酒的初級階段,拿來杯子,咕嚕咕嚕就喝下去了,還是用的喝啤酒的方法。越是比較落後的地區越是這樣,他們的出發點就是讓自己的品位提升,脫離土腥氣。但是,高爾夫打得再好,水平再高,隻不過是會打高爾夫的武夫;他們穿西裝,穿得品牌再高端,像是穿西裝的武夫。喝洋酒也是,就算他們學會品了,開始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品,也隻是會品洋酒的武夫。

有一個企業家跟我說,楊老師,喝“路易十三”我現在喝出體會來了,“路易十三”是一種讓人感覺無比豐富的酒。在一瓶酒裏,可以品到核桃、水仙、茉莉、荔枝等香味,還可以嗅到鳶尾花、紫羅蘭、玫瑰、樹脂的清香。更美妙的是,餘味是一般白蘭地的四倍,縈繞長達一小時以上。

其實,他不知道有另外一種比酒還厲害的好東西叫做書。隨便舉一本,比如美國人尼爾寫的《與神對話》,讀過以後人就會感覺不一樣了。我就跟他講,《與神對話》是一種讓人感受無比豐富的書,在書中,你可以品到蘇格拉底、亞裏士多德和耶穌基督,還可以聽到老子、莊子和釋迦牟尼。餘味可以是一年甚至可以是一生。

為什麼不讀這樣的書呢?這才是提升品位的東西。光盯著洋酒幹嗎?最有文化的東西是書,不是酒。書集合了前人巨大的能量,如果用酒來說的話,那麼書就是最高度數的酒,可以讓你沉醉,更可以讓你升華。

企業家要讀的六種書

有些企業家聽說哪本書好就去讀。但是,書好比藥引,要讀什麼書就像要給自己配什麼藥來治病一樣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講,藥分五味,書差不多也是這樣。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配,缺啥補啥。如果你啥都缺的話,那有六種書可以去讀,而且是必須讀的。

第一種書,常識書。從小學到大學,我們讀的都是常識書。其實,在大學裏學的很多東西也叫常識,因為進入社會到了實踐中好像根本用不上。但是常識不學卻不行,比如人家一問萊茵河在哪裏,你都不知道,那是不行的。有人一問巴黎是哪國的首都,你說是德國的,那就鬧笑話了。一些老板經常鬧笑話,讀了常識書,就會減少鬧笑話出醜。

第二種書,專業書。幹什麼專業就讀點什麼專業的書。讀專業圖書就要盯住該專業裏的一流大師的作品,比如搞管理的要讀彼得?德魯克。有人說,彼得?德魯克的著作有39本之多,讀哪一本?如果隻能讀一本的話,就讀《德魯克日誌》,這是彼得?德魯克九十多歲的時候把自己畢生的管理學問整理成的一本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