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想發展過程中,柳傳誌曾將一批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提拔到重要的管理崗位,接受鍛煉和考驗,孫宏斌就是其中一位。1988年孫宏斌清華大學碩士畢業就進入聯想,工作很努力,做得也很出色,很快得到柳傳誌的信任。兩年後,被破格提拔為聯想企業發展部主管,分管聯想北京以外地區的所有業務。
在這個過程中,孫宏斌擁有了自己的威信,而聯想的元老們發現他們的權威逐漸喪失,孫宏斌太獨立了,他們控製不了。於是,一封“孫宏斌權力太大,結黨營私,分裂聯想,聯想要失控”的告急信,傳到了當時在外地辦事的柳傳誌手裏。
柳傳誌緊急回到北京,進行了仔細的調查,還真的發現了孫宏斌的一些問題。怎麼處理?先來個緩兵之計。1990年,柳傳誌在西山賓館召開聯想高層會議,指出孫宏斌的管理問題。會議之後,柳傳誌召集孫宏斌領導的業務發展部員工開會,結果不歡而散。柳傳誌感到失望,讓孫宏斌在他和那幾個“青瓜蛋子”之間作出選擇。
結果,孫宏斌說:“我選擇‘青瓜蛋子’。”柳傳誌對孫宏斌說:“我們都是能力強的人,我領導不了你。咱們好合好散,聯想的分公司你隨便挑一個,自己去幹。”但孫宏斌說得很絕:“不必了,柳總,我還年輕,我可以從頭再幹。”這深深地刺痛了柳傳誌。不合適的牌,那就打出去吧。結果自然是這個缺乏經驗的年輕人一敗塗地。
其實,用我們之前說的組織性格來分析,柳傳誌是8、7、4型性格,也就是感召型、掌控型和穩定型,孫宏斌是7、5、6型性格,也就是掌控型、思辨型和創意型,楊元慶是4、8、1型性格,也就是穩定型、感召型和完美型。這樣看來,楊元慶的適應性極強,能做“一把手”,更會做“二把手”。
麻將裏的管理哲學
集大成者成大業,這就好比打麻將。外國人喜歡打橋牌,中國人喜歡打麻將。但是不管是橋牌,還是麻將,博弈之道大抵相同,都是一種資源整合的遊戲。有些人拿了一手好牌,卻打得一塌糊塗;有些人拿了一手爛牌,沒想到最後還成了個大和。
企業經營也是一樣,有些老板有著不錯的資源,在別人看來,想輸都不行,結果最後搞得一團糟。也有些人要錢沒錢,要人沒人,結果搞得風生水起,幹成了一番大事業。
娛樂裏有門道,細細體會,麻將裏麵還真的有不少的管理哲理。
缺少的才是最好的。先從抓牌說起,136張麻將牌,每人手裏13張,數量均等,排列組合不同。抓到一手好牌,缺一張,也和不了。打麻將的人都知道這個常識,一定要抓到第14張才行。
管理又何嚐不是這樣?企業有了資金,有了技術,但是缺少人才,最後也成不了事。很多時候,企業家整合了許多現有資源,但偏偏少了稀缺的資源,結果不管怎麼努力,事業還是做不起來。這時,就像打麻將一樣,十張沒用的牌也抵不上一張有用的牌。
別人的廢牌也許就是你的好牌。有用的牌從哪裏來?可以從社會中來,也可以從競爭對手那裏來。很多時候,都是別人不要的廢牌讓你和了。
春秋時期,百裏奚任虞國大夫。虞國被晉國滅掉後,百裏奚跟他的主公都被晉國俘虜,成了奴隸。這時,秦穆公向晉獻公求親,晉獻公就把女兒嫁給他,同時把百裏奚作為陪嫁的奴仆送往秦國。百裏奚不甘心,在半路上尋機逃跑,卻被楚人捉去,成了楚國的奴隸。後來,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把他作為逃奴贖回,封為大夫。百裏奚在晉國隻是一個奴隸,是一張廢牌,可是在秦國就成了上大夫,就是一張好牌。
克製欲望,才能成就希望。有了好牌,可以和了。這時,還要清楚一點,想大和就要克製小和的欲望。做大生意的人都知道,先贏是小贏,後贏是大贏。小和十把不如大和一把。當然了,不能和的時候,也千萬別“點炮”。
另外,看到別人和,千萬別動怒。別人氣,你不氣,心平氣和是牌技。打麻將,低層次用的是腦,高層次用的是心。輸了一局也沒啥大不了,可以心平氣和,維持局麵,等待機會。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永遠不會贏。要知道,手氣好的人也不可能次次坐莊。風水輪流轉,莊家輪流坐。
想做長遠,別出老千。打麻將出老千,玩一把兩把也許沒事,玩的時間長了,就算你是“千王之王”,最後也還是要敗亡。做企業也是如此,比如三鹿,如果最初發現問題的時候,他們能夠痛改前非,也就沒事了,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問題,那就說不過去了。
不出老千,也千萬別和老千玩,和老千玩一次就可能會坑你個傾家蕩產。企業界也不乏此類的例子。山西運城鑫龍集團就是這樣,他們被人算計了,結果掉進了人情與債務的雙重圈套,弄得老板跳了樓。
打麻將的時候,很多人抓不到好牌,就說自己是臭手。其實,真正的臭手不是抓不到好牌,而是抓到一手好牌,卻把它打臭了。做企業也是這個道理,不是說沒有人才、資源、資金,就成不了大事,而是說,你有了人才、資源、資金,可能還會壞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