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各種分析,中方人員共同認為:該外國公司在利用我們出國在外急於成交的心理壓價。根據這個分析,經過商量,中方人員決定在價格條件上做文章:首先,態度應強硬,不怕空手而歸;其次,價格條件還要漲回原來的市場水平;最後,不必兩天後給對方通知,僅一天半就將新的價格條件通知對方。
一天半後,中方人員電話告訴該外國公司人員:“調查的結論是,我方來貴國之前的報價低了,應漲回去年成交的價位。但為了老朋友的交情,可以下調5美元。請貴方研究,有結果請通知我們。若我們不在飯店,請留言。”
外國公司接到電話後一個小時,即回電話約中方人員到其公司會談判。經過幾回合的討論,雙方同意按中方來該國前的報價成交。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談判中的價格之戰,其激烈程度絲毫不亞於真正的戰爭。一旦談判進入到“價格戰”的階段,銷售員都不免有些緊張。對於一些“道行”不夠深的銷售員來說,由於擔心在價格上輸給競爭對手而失掉單子,有時就會采取“讓價”策略。然而,“靠低價換訂單”絕對不是高明的手段,客戶會因為你的退讓一而再、再而三地砍價,不僅延緩了談判過程,也容易造成跑單。
當然,有時候,必要的讓步還是需要的,但那應該是為了最終成功而采取的策略,而不是在對方的要挾之下的無奈之舉。
116.幫助客戶談價格
有些不熟悉你產品的客戶或是沒有購買經驗的客戶會出現“不知道如何談價錢”的情況。或者說,他不知道如何討價還價。這樣的客戶雖然不多,但是卻讓銷售員很有挫敗感。
例如:客戶問“這個多少錢?”你把價格告訴他。他會說,太貴了。接著,就結束了洽談。下一刻,你就已經走出了他的辦公室。
你可能會想,他為什麼不討價還價?為什麼不問我是否有優惠政策?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這是一個質樸的客戶,他不知道自己可以問這些問題。他認為你給出的價格就是不可更改的唯一的價格。他不知道還有報價、詢價以及最後的敲定價格的程序,他不清楚價格可以由雙方商議決定。
當然也不排除客戶不願意討價還價的可能,但這種情況是非常少見的,除非客戶根本無意購買你的產品。
對於這類不知道如何談價格的客戶,問你產品價格時,你不能直接報價,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引出對方的心理價位,然後有針對性地提出適合他的價位。例如,當對方問:“這個多少錢?”銷售員可以這樣說:“價格會受到多種可變因素的影響,我能不能問您幾個問題,好幫您得到最合適的報價?”接著就提問,這些問題要能夠引導客戶做出購買決定,同時也可以幫助你得到有關價格的確切定位。
為了給出適合客戶的確切價位,在客戶詢價之前,你應該清楚他已經看到了哪些競爭產品。如果你知道競爭對手是誰,你就會知道對方的報價,從而有的放矢地調整自己的價格。接下來,你可以對那些不知如何談價錢的客戶采取下列措施: 幫助客戶避免做出不恰當的購買決定。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客戶知道如何談價錢,了解他的背景和購買經曆,以便幫助他做出合適的購買決定。
說明定價方式,訂貨流程。向客戶解釋清楚,價格會因合同條款的不同和訂貨數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從而幫助客戶進行判斷。
與不討價還價的客戶相反的是,有些客戶擅長討價還價,此時如果你先報價,你就會陷於被動。價格成了你們談判的起點,結果往往是,你以低於最初報價的價格賣出產品,或者是交易失敗。
此時,銷售員要謹記:隻做有利可圖的交易。銷售的目標是獲取利潤,因此也不能不計成本。對於這類總是沒完沒了地討價還價的客戶,銷售員也要幫助他定價。你要恰當地與客戶溝通,讓對方知道你已經給了他最大的優惠,取得他的理解並接受你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