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場合孤單或者不太愛說話的人,一般來說沒有停止觀察。這種情形適用於雨。不過,說話要找能一起分享話語片段的人,要有共同語言談話才能繼續。
她認為,人活過短暫的一世,如果隻為吃飯穿衣,便如行屍走肉。
“當然,我絕對沒有否定物質追求,沒有物質的滿足是不會有精神支撐的。”雨跟莫菲在一起就有話。“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真的是永恒不變的真理。”
莫菲附和道:“活著,是所有生命共有的存在方式,關鍵在於選擇怎麼活。”接著陷入沉思。
生而為人,總想去贏。人們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渴求,姑且把它叫做理想吧,譬如學識、愛情、事業、家庭等。即便是佛家的無所求,四大皆空其實也是有所求,他們參禪悟道啊,隻不過心境比普通人平和。“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俯仰之間,自我實現。抬頭看天的時候,無論月明星稀還是繁星滿天,總會觸發很多遐想,特別是一個人靜靜地以瞻仰的姿態看的時候,不同的視點有不同的念想。低頭做事的時候,身邊人身邊事物既可以成為羈絆,也可以成為助力,就看在那個圈裏留下怎樣的記憶了,或許步履淩亂,或許如魚得水。人,總要仰望點什麼,求高遠。
“人的理想就是學識、愛情、事業、家庭如意嗎?我相信,人有求生的本能,就有求知的需要。”雨說話的表情和語氣像是受了刺激。
在雨看來,無知是悲哀的,學識是逐漸累積的。但學習不應該是一件苦差事吧,不知道為什麼,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竟然是“頭懸梁”、”錐刺股”、“映雪囊螢”的故事,不管父母還是老師,總是給孩子或學生灌輸“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思想。當然,勤奮是需要的,但為什麼要“苦”呢,不能快快樂樂的學嗎,為什麼要苦死累活,說的那麼心酸呢?換個心態多好哇,“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像喜歡玩一樣喜歡學,生活除了苦味,還有點別的豐富一下多好,不要一再強調“苦”,苦的愁眉不展,有那麼痛苦嗎?羨慕別人才高八鬥、學富五車,那就自我提升吧,但是,請以積極快樂的心態去學,去習得,沒必要奴役自己,自虐狂本身應該很痛苦吧。想更上一層樓,高瞻遠矚,就積極地仰望想要達到的高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現在的人,越來越功利了,求知和考試一掛鉤,就酸的不行,為了幾個數字拚命,視野越來越小,漸漸的扼殺了自己的才情。分數高又怎麼樣,掛了又怎樣,分數到底是用來抬高人還是埋沒人的呀?即便是分數真的能反映出一些水平,也掩蓋不住一些水分。當然了,沒必要不平衡,習慣了真實,沒必要依靠別人的蔭庇,豈不是更好更有自尊?真才實學就是底氣,學識是知識素養是氣質,陽光下蒸發不了。”情緒受感染,莫菲也開始激動。
“‘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古人說的好。不過,‘盡信書不如無書’,‘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躲進小樓,不問世事,一般來說成不了一統,不思考不觀察,發現不了疑點也就不會有新視點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雨一抽筋就有了思想。
“小樣,原來抽筋有抽筋的道理呀!人,總要仰望點什麼,讓自己活起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不一定單說人要心胸寬廣,求知也是要兼容並包,才會真正有內涵,豐富底蘊十足。”莫菲看出雨在成熟。
“那是!你不也經常抽筋?聽說你天生缺鈣,所以比我更有思想!嗬嗬,不要打我,饒小的一命!”雨笑了。
“我懶得動手呢。要不,我們探討愛情大法?”莫菲發揮轉移話題的長處。
“這個亙古常新的題材呀,說吧,有何指教?”雨一臉調皮相。
“每顆生命都是帶著上帝的祝福來到世界的,即便是不經意出生的也不例外。人,渴望愛,也渴望被愛,有愛人的能力和要求。沒有人真正願意一輩子孤苦伶仃,在沒有愛的夾縫中存活。。。。。。”莫菲似乎在歎氣。
雨乘機奪過話語權:“‘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有人情味的時間和空間,愛情是永垂不朽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多少人為了愛情飛蛾撲火一般,燙傷了燒傷了甚至死了還無憾,愛情偉大得近乎弱智。在愛情麵前,真正清醒理智的頭腦估計不會很多,當然,如果真正值得為愛付出或者犧牲,也沒必要考慮的那麼周全,否則會顯得虛假,萬一沒有周全的可能呢?”
“有人說‘愛情隻是人為的虛假與短暫的物事,隻有心靈的渾融才具永恒之美。’莫菲似乎一邊說,一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