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人人皆知的故事。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早期有一台大功率電機發生了故障,請來許多工程師和專家會診仍然沒有找出電機故障的原因。沒辦法,請來了德國的電機專家斯坦因門茨,他到現場看了看,聽了聽電機運行的聲音,然後就在機器上用粉筆畫了一條線說:“把畫線地方裏麵的線圈減去16圈。”就這樣,這台大功率電機很快便恢複了正常運轉。
微軟公司的員工“才能”六要素:個人專長、績效、顧客反饋、團隊協作、長遠目標及對產品和技術的摯愛。
公司經理問道:“修理費需要多少?”
斯坦因門茨答道:“1萬美元。”
有人對此不解,畫一條線就要收1萬美元,實在是太高了。
斯坦因門茨對此的解釋是:“用粉筆畫一條線l美元,知道在哪裏畫線9,999美元。”
為什麼畫線?在哪裏畫線,這就是知識;憑運行聲音就能判定故障原因,這是技術。為了掌握這個知識要付出許多艱苦勞動,這9,999美元便是斯坦因門茨運用其掌握的知識技能所創造的價值回報。
英特爾是赫赫有名的IT行業巨頭,在招聘新員工時青睞“聰明的年輕人”。英特爾認為:“聰明”就是能迅速地、有創見地理解並深入研究複雜的問題。具體地說,就是善於接受新事物,反應敏捷;能迅速地進入一個新領域,:並對其做出頭頭是道的解釋;提出的問題往往一針見血,正中要害;能及時掌握所學知識,並且博聞強識;能把原來認為互不相幹的領域聯係在一起並使問題得到解決。這就要求員工具有很強的自學能力。因此,英特爾並不僅僅培訓員就了事了,他們提倡以邊於邊學和言傳身教的方式培訓新雇員,而新雇員則通過觀察有經驗員工的工作和“試錯法”來學習。
當企業外的世界不斷變遷時,企業內的人員也要跟著改變,企業需要它的員工掌握新技巧,以便在新的工作環境中有突出的表現。一個重視對員工培訓的公司,既對人才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也表明了自己追求發展的長遠眼光。很好的培訓機會對於職員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企業員工要想成為老板欣賞的人,就必須重視企業的各種培訓,並給予積極的配合。因為企業培訓的目的就是要使員工成為知識豐富、業務熟練、敬業愛崗的人,成為企業的中流砥柱,並借此增進員工之間的團結精神及相互問的依賴關係,形成自己的企業文化。
3.學習經營管理之道的員工
一個好的員工會盡量學習了解公司業務運作的經濟原理:
為什麼公司的業務會這樣運作?公司的業務模式是什麼?如何才能盈利?員工必須了解導致本行業中企業盈利或虧損的原因,才能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價值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現代職場,有許多員工在技術上頂呱呱,但對經營和管理之道一竅不通。他們認為,學習和懂得經營管理之道,是老板和那些主管們的事,與自己無關,自己隻要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行了,殊不知,現代企業,需要的是既懂技術,又懂管理、懂市場的複合型人才。隻懂技術,不懂經營、不懂市場規律是不行的。
比爾是一家高科技公司的研究人員。技術過硬,他所研究出來的新產品曾使公司走出瀕臨倒閉的境地,在該公司董事長的推薦下,比爾被晉升為該公司的總經理。
開始幾年,公司那位德高望重的董事長積極支持他的工作,使他能夠躲開一些紛亂的行政事務和人際關係。集中精力抓新產品的開發工作,因而公司經濟效益還是不錯的。可是,當董事長退休後,情況急轉直下,由於他缺乏組織才能和管理能力,公司內部有人與他作對,結果公司產品的銷售額日漸下降,市場悄悄地被競爭對手占領了。這給公司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在經濟效益日漸回落的形勢下,董事會不得不通過招標選聘新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