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開始創業時,比爾·蓋茨和一位朋友曾開車去希爾頓飯店。到了飯店前,發現停了很多車,車位很緊張,而旁邊的貴賓車位卻空著不少。朋友建議把車停在那兒。
“噢,這要花12美元,可不是個好價錢。”蓋茨說。
“我來付。”朋友堅持道。
“那可不是個好主意”在比爾·蓋茨的堅持下,他們最終還是找了個普通車位。
比爾·蓋茨這麼作,並不是因為他“摳門”、“小氣”。因為後來他為慈善機構捐款了幾億美元。
無論公司是大是小,使用公物都要節省、節儉。就像富蘭克林說的:“注意小筆開支,小漏洞也能使大船沉沒。”
史密斯和傑克兩個到一家公司應聘,一路過關斬將,進入了複試階段。聘試公司總經理交給史密斯一項任務,要他去指每個員工都清楚,微軟的主要目標是贏取1 00%的市場份額。
——比爾·蓋茨
定的那家商場買一打鉛筆。距離要去的商場隻有一站路,總經理建議他乘巴士去。自己買車票,回來報賬。
過了一會兒,總經理好像忘記了一件事;又吩咐傑克去那家商場買一瓶墨水。他們兩個先後都回來了。
在總經理麵前報賬,史密斯除了買鉛筆的錢,來回坐車的錢是2元。而傑克除了買墨水的錢,來回坐車的錢是4元。
原來,時值正夏,天氣酷熱,史密斯坐的是普通巴士,所以票價隻1元。而傑克因天氣熱坐的是空調巴士,上車就要2元。所以,傑克的車票錢和史密斯的車票錢不一樣。
很自然,史密斯被公司錄取了。總經理是這樣對他們說的,具有成本意識,懂得為公司節約的人,將來才能為公司賺錢。
而這一切,雖然隻是反映在一件細小的事情上,但通過這點小事,老板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具有成本意識,而且還了解這個人是否能為公司著想。一個從小處著眼為公司著想的人,肯定能在其他的方麵為公司著想,這樣的人當然也就是能為企業賺錢的人。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能夠準確地查閱報上來的成本開支、銷售以及損失各項數字,並能從中發現問題,以此來考核每個部門的工作。
1879年,他質問一個煉油廠的經理:“為什麼你們提煉一加侖原油要花1分8厘2毫,而東部的一個煉油廠於同樣的工作隻要9厘1毫?”他就連價值極微的油桶塞子也不放過,他曾寫過這樣的回信:“……上個月你彙報手頭有lll9個塞子,本月初送去你廠10000個,本月你廠使用9527個,而現在報告剩餘912個,那麼其他的680個塞子哪裏去了呢?”
作為公司的每一個成員,都有責任盡力幫助公司賺錢。一個優秀員工應能自覺養成節儉的良好習慣,如在中午的休息時間或辦公室長時間無人時,須自覺關閉電燈及電腦顯示器等。
5.處處為公司著想的員工
作為公司的一個員工,需要把自己的位置擺正,充分發揮主人翁的精神。在工作中積極思考,靈活應變,具有“企興我榮,企衰我恥”的意識。
某大型IT企業對內部員工進行企業核心價值觀培訓,講師津津有味地講了這樣一則故事:
新娘過門當天,發現新郎家有老鼠,嘿嘿笑道:“你們家居然有老鼠!第二天早上,新郎被一陣追打聲吵醒,聽見新娘在叫:死老鼠,打死你,打死你,居然敢偷我們家米吃!”
講到這,講師自然也就點出了要旨:每位員工進入公司後,都應有“過門”心態,樹立主人翁精神!
巴比洛高中畢業後隨哥哥到阿姆斯特丹打工。巴比洛和哥哥在一個碼頭的一個倉庫給人家縫補篷布。巴比洛很能幹,做的活兒也精細。當他看到丟棄的線頭碎布也會隨手拾起來,留作備用,好像這個公司是他自己開的一樣÷
一天夜裏,暴風雨驟起,巴比洛從床上爬起來,拿起手電筒就衝到大雨中。哥哥勸不住他,罵他是個憨蛋。
在露天倉庫裏,巴比洛檢查了一個又一個貨堆,加固被掀起的篷布。這時候老板正好開車過來了,隻見巴比洛已成了一個水人兒。
當老板看到貨物完好無損時,當場表示要給巴比洛加薪。
巴比洛說:“不用了,我隻是看看我縫補的篷布結不結實,再說,我就住在倉庫旁,順便看看貨物隻不過是舉手之勞。”
老板見他如此誠實,如此有責任心,就讓他到自己的另一個公司當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