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末,加農公司管理層就使用危機激勵員工的方法,使公司順利地走出低穀,轉危為安。
加農公司經過連年拚搏,采取多種靈活的經營方式,終於成功打入了計算機市場。它研製的鍵盤式計算器試銷後獲得成功,一度十分暢銷。但是好景不長,由於研製工作倉促,改製的新型計算器缺乏合理性,市場反映不好,結果導致銷路不暢,再加上時值第一次石油危機的打擊,加農公司財政出現巨額赤字,瀕臨倒閉的邊緣。
麵對困境如何挽救頹勢?公司高層召開董事會商議對策。就在這時,名列董事會最後的賀來提出:應該把危機告訴全體職工,讓他們知道企業處於危險境地的真相,喚起他們的危機感,最大限度地刺激員工的全部智能,以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振奮起背水一戰的士氣。加農采納了賀來的建議,向全體職工發出了危機警告。
這樣一來,那些以為身居高位本來高枕無憂的人也緊張起來了。員工感到前所未有的緊迫感,公司上下被一種危機氣氛所籠罩著。這種危機感下,員工齊力協力,出主意,想對策。這時所創造的智慧是平時無法產生的。
於是新建議、新方案層出不窮,如何挽救加農成為職工日常議論的話題。賀來針對員工的建議和方案進行了整理歸納,提出了“優良企業設想”的企業整改方案 。這一設想旨在改革企業的生產和科研體製,極大地調動了全體職工的積極性,終於使加農度過難關,並成長為一個國際化的大企業。
從加農的事例我們可以看出,當企業陷入困境時,不如把危機坦誠告知全體員工,因為危機意識能夠使員工發揮最大的潛力,甚至可以挽救一個瀕臨倒閉的企業,危機意識更能夠使員工建立積極的工作態度,提高工作效率。樹立憂患意識,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
在企業運營的過程中,麵對著眾多的風險,有的企業成功地化險為夷,有的企業卻遭到失敗,甚至以破產而告終。原因就在於在麵對風險時如何更有效地調動員工的積極主動性。
危機激勵能夠使大家產生擔當意識,與公司共存亡,一致對外和競爭對手拚搏。當所有員工的個人目標和企業目標緊密相聯的時候,當所有員工都能把企業目標變成自己的奮鬥目標之後,企業就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克服困難和攻山掠地也就不是什麼難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