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冒進是戰略執行的常見陷阱(1 / 2)

孫子說:“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孫子兵法.虛實第六》)意思是說,通過仔細分析可以判斷敵人作戰計劃的優劣得失;通過挑動敵人,可以了解敵方的活動規律;通過“示形”,可以弄清地形是否對敵有利;通過試探性進攻,可以探明敵方兵力布置的強弱多寡。

古人作戰尚且如此謹慎,仔細分析優劣,比較得失才進行試探性進攻。在現代企業運營中,同樣也不可輕舉妄動。而一些“短壽的企業”之所以失敗,大多皆因是掉入冒進的陷阱。

二十多年來的改革開放,不成熟和不規範的特殊市場經濟環境,造就了一批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國民營企業家。很多人奇跡般地功成名就,企業資產甚至是幾十倍、幾百倍地增長,他們對財富的追逐、對成功的渴望是毫無止境的,在特殊條件下輕易獲得成功,他們便堅信自己無所不能,進而在“做大做強”的口號中迷失了方向。

曾經名聲顯赫一時的愛多集團事例較為典型。

20世紀90年代後期,愛多公司成為了當時民營企業的光輝典範,該公司生產的“愛多VCD”一度是中國家電行業最成功的品牌之一,紅遍大江南北。1995年,受一首流行歌曲的啟發,年僅26歲的胡誌標成立了愛多公司。在他非同尋常的運作下,1996年,愛多開始迅速崛起,1997年其銷售額達就達到16億人民幣,並一度成為央視的標王。

當時,愛多在家電行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但好景不長,1998年,愛多便開始出現財務危機,而到了1999年上半年,胡誌標昔日好友陳天南在《羊城晚報》上發表“股東授權聲明”,公司危機終於總爆發。愛多危機爆發後,胡誌標被迫去職。2000年4月份,胡誌標因涉嫌經濟犯罪被拘捕。隨後,愛多商標被拍賣,愛多公司走向徹底的失敗。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愛多的成敗很典型地反映了企業的領導人對企業命運的決定性影響。胡誌標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與這一班高手們徹夜秉燭、高談闊論。一旦有智慧的靈光閃現,冒出一個自以為是的好點子,胡誌標會立即組織部署,甚至是親自帶領一班人馬,親力親為。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公司的實際操控者胡誌標在愛多處於說一不二的地位。

缺乏理性也是愛多公司的致命傷。1997年5月,“陽光行動A計劃”掀起的降價狂潮,很快使愛多產品供不應求。但是太快的成功,容易使人浮躁,失去客觀判斷力。麵對一片大好的市場形勢,胡誌標竟然不做產品市場彈性分析,僅憑感覺做決策,輕率地將每台VCD漲價250元。然而,事實並不如自以為是的胡誌標所設想的那樣,,愛多單方麵的漲價,並不能引致其他廠家的提價,所以愛多既沒有賣出100萬台VCD,也沒有淨賺2.5億元人民幣,愛多產品很快就出現了滯銷局麵。

然而,自以為是的胡誌標並沒有覺醒,他從一個極端又走入了另一個極端,出台了一項足可以致愛多於死地的“陽光行動B計劃”。該計劃也是在缺乏理性的情況下做出的,它荒唐決定自1997年11月1日起,愛多全麵調低價格,最高降幅達500元。照此實施,愛多做VCD已處於微利時期,或幾無利潤可言。在胡誌標獨斷專行、自說自話下,愛多最終走上了不歸路。

俗話說 “欲速則不達”。雖然加快發展是每一個民營企業努力追求的目標,但如果缺乏理性的態度,以浮躁思維大踏步的拔苗助長,就需要反思了。對企業來說,必須尊重其成長的客觀規律。如果企業家心浮氣躁,盲目求快,或許可以一時聲名鵲起、利湧如潮,但終會因資金實力、內部管理等各樣難以想象的因素把企業弄得千瘡百孔。因此,要想使企業在競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就得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