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你這樣批評最不得罪人(2 / 3)

“哼,上大學,上大學,我就不信不上大學就混不出人樣!”

受逆反心理驅使,一氣之下,兒子又跨出了家門,母親的一番苦心白費了。

看來,僅有為別人著想的良好願望還不行,忠告也需要技巧,否則就會收到反效果。

如果我們注意忠告的三個要素,你的忠告就會被人接受,忠言也就順耳起來了。

1.謹慎行事

說到底,忠告是為了對方,為對方好是根本出發點。因此,要讓對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須謹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隨便草率。此外,講話時態度一定要謙和誠懇,用語不能激烈,也不必過於委婉,否則對方就會產生你教訓他,你假惺惺的反感情緒。

2.選擇時機

選擇適當的場合和時機,是忠告的第二個要素。

例如,當部下盡了最大努力而事情最終沒有辦好時,此時最好不要向他們提出忠告。如果你這時不適時宜地說“如果不那樣就不至這麼糟了”之類的話,即使你指出了問題的要害且很在理,而部下心裏卻會頓生“你他媽沒看見我已拚出死命了嗎”的反感,效果當然就不會好了。相反,如果此時你能行說幾句“辛苦你了”、“你已做了最大的努力”、“這事的確比較難辦”的安慰話,然後再與部下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最終部下是會欣然接受你的忠告的。

除此之處,在什麼場合提出忠告也很重要。原則上講,提出忠告時,最好以一對一,避開耳目,千萬不要當著他人的麵向對方提出忠告。因為這樣做,對方就會受自尊心驅使而產生抵觸情緒。

3.不要比較

忠告的第三個要素,就是不要以事與事、人與人比較的方式提出忠告。因為此時的比較,往往是拿別人的長比對方的短,這樣很容易傷害對方的自尊心。例如,“我說三郎呀,你看隔壁家的正夫多有禮貌,多乖啊!你和正夫同年生,可你還比他大兩個月哩,你要好好向他學習,做個好孩子喲!”

一位母親這麼忠告自己的兒子。

“哼,嘴裏整天是正夫這也好那也好,幹脆讓他做你的親生兒子算了!”

兒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母親的忠告效果是適得其反的。

再如,“我說,你看鈴木太太哪天不是整整齊齊的,而你總是不修邊幅,你就不能學學人家的好樣嗎?”

丈夫對不整潔的妻子提出了忠告。

“學學人家?你的收入有人家丈夫賺得多嗎?你有了錢,難道我還不會打扮?”

雖然妻子明明知道自己的弱點,但出於自尊心,她沒好氣地回敬著丈夫,丈夫的忠告失敗了。

不要讓批評成為負麵力量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種批評如果反複進行,就會失去激勵的作用。有的人在批評他人時,總以為自己占了理,批評個沒完沒了。其實這是低下的批評方法。有經驗的人在批評他人時,總是“見好就收”,適可而止。

注意:批評別人時,每次隻提及一點或兩點,切勿“萬箭齊發”,讓人難以招架。批評的問題大多會使對方難堪,批評的話更不宜反反複複,一經點明,對方已經聽明白並表示考慮或有誠意接受,就不必再說下去了。如果隻圖“嘴巴快活”,說個沒完,勢必適得其反。

要想一個人對一次已知的過失引起注意,一次批評也就足夠了。批評兩次完全沒有必要,要是再有第三次,那就成了嘮叨了。總是把別人過去的過失拿出來嘮叨個沒完,對對方是一個很沉重的心理壓力,對你自己來說也是愚不可及的。這樣會加深對方與你的對立情緒。所以要記住:你所批評的他人的過失一旦得到糾正和解決,就永遠把它忘掉。

批評他人時,切忌用諷刺、挖苦對方的言辭,比如“就你了不起”、“你不就是……”等,因為這是一種輕視他人的態度,也是缺乏修養、沒有溝通風度的表現。有經驗的溝通者,在批評他人時,會采用上述各種技巧提出事實,講道理,循循善誘,但不會用諷刺、挖苦的言詞和粗話等其他有辱對方人格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