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你這樣說話最能吸引人(2)(1 / 3)

在說話時,別人最怕你是一個武斷的人。怕你什麼都走極端。認為自己所說的話,就是幹經地義,一點也不能更改及考慮,為了讓別人有考慮的餘地,你要盡量緩和你的判斷,你把你的判斷,限製一下;最好能夠避免使用“絕對是這樣的”,“全部是這樣的”或是“總是這樣的”。你可以說,“有些是這樣的”,“有時候是這樣的”。甚至你說:“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也好,更重要的是,你要盡量避免用一種教訓的聲調來講話,也不要用一種非常肯定的聲調來講話,以避免別人不高興。

在說話時,別人最怕你是一個沉悶不起反應的人,所以你對別人的談話,要隨時加以反應。有時點頭,有時微笑,有時說“是的,我也這樣覺得。”有時說“這一點,我不大同意。”有時說“據我所知,這件事是這樣的,”有時說“你說的這點對我很有用處,聽了別人的妙語警句,不妨大大表示讚賞。

在說話時,別人最怕你不誠懇、不老實。而在一般交際場所,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胡亂恭維。別人最怕你自高自大,唯我獨尊。自以為別人必須要敬佩你,你反而因此失掉了別人敬佩。

在說話時,別人伯你模棱兩可,有些事情,你可以避開不談,拒絕表示意見。可是你不能對事無大小,一律不肯明確地表露自己的見地和意向,叫人聽完你的話,總弄不明白究竟你是什麼意思。

口才是一種表達情意與人交際的才能,口才的才,不是隻靠口去完成的,還要靠風度。

一種討人喜歡的說話方法

“遇物加錢”與“逢人減歲”是言語交際中針對人們的普遍心理而采用的兩種投其所好、討人喜歡的說話技巧。

1.加法

買東西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再平常不過的一種日常生活行為。在我們的心中,能用“廉價”購得“美物”,那是善於購物者所具有的品格,那是精明人的一種象征,雖然我們不會,也不可能都是善於購物者,但我們還是希望我們的購物能力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因此,當我們買了一件物品之後,如果自己花了50元,別人認為隻需30元時,我們就會有一種失落感,覺得自己不會買東西。但當我們花了30元,別人認為需要50元時,我們則有一種興奮感,很會買東西。由於子這種購物心態的存在,“遇物加錢”這種說話技巧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遇物加錢是指在品評別人所購物品時,對其價格故意高估,從而使對方高興,求得更好的心理相容。

比如,甲買了一套樣式挺不錯的西服,乙知道市場行情,這種衣服兩三百元完全可以買下。於是乙在品評時說:“這套西服不錯,恐怕得四五百元吧?”甲一聽笑了,高興地說:“老兄說錯了,我220元就買下啦!”

這裏乙的說法就很有技巧性,在他不知道甲花了多少錢買下這套衣服的情況下故意說高衣服的價格,使對方產生成就感,當然也就使得對方高興。

遇物加錢法很能討得對方歡心,操作起來也很簡單:對其價格高估就行了。當然“價格高估”也需注意,一要對物價心裏有底,二不能過分高估,否則就收不到好的效果了。

2.減法

芸芸眾生,諸色人等,都不過是大千世界的匆匆過客。然而誰都希望自己永遠年輕,不願過早老去。因此成年人對自己的年齡非常敏感。如一位三十出頭的小夥子被看作中年人,他能自在嗎?

由於成年人普遍存在這種怕老心理,所以“逢人減歲”就成了討人喜歡的說話技巧了。這種技巧特征在於把對方的年齡盡量往小處說,從而使對方覺得自己顯得年輕,保養有方等,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比如一個三十多歲的人,你說他看上去隻有二十多歲,一個六十多歲的人,你說他看上去隻有四五十歲,這種“美麗的錯誤”,對方是不會認為你缺乏眼力,對你反感的,相反,他會對你產生好感,形成心理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