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首先就要敢於並善於借勢,利用外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辦事效果。
1、借人名望造大自己的聲勢
翻開曆史,古往今來的成功者,誰也不是一生下來就大名鼎鼎,一出山就風光耀眼,一呼百應。他們大多都是先隱藏在某些大人物的後麵,借他們的麵子來籠絡各路豪傑,借他們的聲望來壯大自己的聲勢。
東漢時,“十常侍”之一的宦官張讓因幫助恒帝奪權有功,被封為侯爵。此人把持朝政,一手遮天,提拔升遷都是他個人說了算。因此,巴結他的人擠破了門坎,那些想拿錢買官的人都千方百計接近他,討好他,以求高升。
這時,有位名叫孟佗的富商販運貨物來到京城,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心裏有了一個生財之道。他先各方打聽情況,知道張讓因在宮中侍候皇上,所以家中有一管家主持日常事務,有人求見張讓,都是由他事先安排。孟佗便在這位管家身上做起了文章,打聽好他天天去哪家酒館,便早早在那裏等著,伺機接近。真是無巧不成書,有一天這位管家吃完了酒,卻忘了帶銀子。酒家因是熟人,說沒關係,可管家總覺得沒麵子。這時,孟佗趕忙上前,代管家付了賬。管家心中感激,二人開始攀談起來,商人的油嘴和頭腦誰比得上,不長時間就把管家給“搞定”,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己。
初戰順利,孟佗加緊使勁兒,不僅使出渾身解數奉承,而且還在這位管家身上花了不少銀子,最後竟然使得這位慣於“吃黑”的老手也有點過意不去,便主動盤問孟佗有什麼要求。孟佗見問,心中大喜,但仍然不露聲色,忙說沒有什麼要求,隻是交個朋友。最後管家一再說要幫忙,孟佗便說:“另無所求,若您不為難的話,隻希望能夠當眾對我一拜。”管家本來就是奴才,拜人慣了,這有何難,當即滿口答應。
第二天,孟佗來到張讓府前,那些盼望升遷的人早已擠滿了胡同,等候管家開門安排。日頭老高了,管家才在小奴才的陪伴下開門見客,眾人一下擁上前去。管家在門階上見孟佗站在人後,不食前言,率領眾奴才撥開眾人,倒頭便向孟佗拜去,把孟佗客客氣氣地迎進府中。直把那班等候的人驚在那裏,心想這位鼻孔朝天的管家對這位孟佗如此客氣,看來那孟佗與張讓肯定不是一般關係。所以,那些找管家排不上號的人便轉來找孟佗走門子,送來大量的金銀財寶。孟佗則是來者不拒,一概應允,不出十天,便收下數十萬錢財。然後,孟佗瞅兒個黑夜,帶著錢財離開了京城。把那個管家狠“涮”了一把。
此外,清政府的官場中曆來靠後台,走後門,求人寫推薦信。軍機大臣左過棠從來不給人寫推薦信,他說:“一個人隻要有本事,自會有人用他。”左宗棠有個知己好友的兒子,名叫黃蘭階,在福建候補知縣多年也沒候到實缺。他見別人都有大官寫推薦信,想到父親生前與左宗棠很要好,就跑到北京來找左宗棠。左宗棠見了故人之子,十分客氣,但當黃蘭階一提出想讓他寫推薦信給福建總督時,登時就變了臉,幾句話就將黃蘭階打發走了。
黃蘭階又氣又恨,離開左相府,就閑踱到琉璃廠看書畫散心。忽然,他見到一個小店老板學寫左宗棠的字體,十分逼真,心中一動,想出一條妙計。
“給我寫柄扇子,落個款。”黃蘭階對店主說。店主取過扇子,落上左宗棠的款。黃蘭階手搖扇子,得意洋洋地搖回福州。
這天,是例行參見總督的日子,黃蘭階手搖紙扇,徑直走到總督堂上,總督見了很奇怪,問道:“外麵很熱嗎?都立秋了,老兄還拿扇子搖個不停。”
黃蘭階把扇子一晃:“不瞞大帥說,外邊天氣並不太熱,隻是這柄扇是我此次進京,左宗棠大人親手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
總督聽了大吃一驚,心想:我原以為這姓黃的沒有什麼後台,所以候補幾年也沒給他放實缺,不成想他卻有這麼一個大後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見麵,他若恨我,隻消在皇上麵前說個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住了。總督要過黃蘭階的扇子仔細察看,確係左宗棠筆跡,一點不差。他將扇子還與黃蘭階,悶悶不樂地回到後堂,找到師爺商議此事。
師爺一聽笑道:“大帥放心,左宗棠眼下不會害你,他向來不替人寫薦書,這柄扇子其實就是等於是推薦信了。大帥隻要馬上給姓黃的一個官做,左宗棠就會高興了。否則……”
總督笑了:“好!明天就給他掛牌放任知縣好了。”
就這樣,黃蘭階巧妙地借左大人的“光”弄了個七品知縣,而且在左大人的“光罩”下,不幾年又升到四品道台。總督一次進京,見到左宗棠,討好地說:“中堂大人故友之子黃蘭階,如今在敝省當了道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