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行善是對自己良心的交代。行善能富足心靈,行善能積福德,行善即是在修行,所以行善也是人生的大智慧。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個人若能常常發善心做善事,福報自然來。
有慈悲之心的人最有魅力
有位女施主家境很富裕,無論其財富、地位、能力、權力,還是漂亮的外表,都沒有人能夠比得上她,但她卻還是鬱鬱寡歡,連個談心的人也沒有。於是她就去請教無德禪師,詢問如何才能具有魅力以及贏得別人的喜愛。
無德禪師告訴她:“你能隨時隨地和各種人合作,並具有和佛一樣的慈悲胸懷,講些禪話,聽些禪音,做些禪事,用些禪心,那你就能成為有魅力的人。”
女施主聽後,發問:“禪話怎麼講呢?”
無德禪師回答:“禪話,就是說歡喜的話,說真實的話,說謙虛的話,說利人的話。”
女施主又問:“請問禪音怎麼聽呢?”
無德禪師回答:“禪音就是化一切音聲為微妙的音聲,把辱罵的音聲轉為慈悲的音聲,把毀謗的聲音轉為幫助的音聲,哭聲鬧聲,粗聲醜聲,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禪音了。”
女施主再問:“那請問禪事怎麼做呢?”
無德禪師回答:“禪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務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進一步問:“禪心是怎麼用呢?”
無德禪師回答:“禪心就是包容一切的心。”
女施主聽了之後,一改從前的驕氣,在人前不再誇耀自己的財富,不再自恃自我的美麗,對人總謙恭有禮,對眷屬尤能體恤關懷,不久就被誇為“最具魅力的施主”了。
感悟
財富、地位、能力、權力和漂亮的外表,隻是一個人的外在條件,這些外在條件固然重要,但真正能使我們贏得別人喜愛的,卻是我們的心靈。要想成為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就要擁有一顆慈悲的心,一顆包容一切的心。
愛心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
足利將軍邀請著名的一休禪師到家裏用茶,熱情地拿出家裏的所有珍稀古董,一件件地給一休禪師鑒賞,並不停地問一休禪師的看法。
一休禪師不在意地看了看,然後說:“你這些古董雖好,但是都比不上我的三件無價之寶。”
將軍一聽,急忙問道:“禪師原來也是行家啊,你的寶貝是哪三件呢?”
一休禪師答道:“也沒有什麼稀奇的,我擁有的是盤古氏開天辟時所用的石塊、曆朝忠臣所用的飯碗,還有就是前代高僧用的萬年拐杖。”
將軍聽了,驚歎不已,迫不及待地說:“啊,這才是真正珍貴的東西!禪師你一個出家人也用不著它們,不如賣給我好了。”
一休禪師爽快地答應了,但是補充道:“可是,每件沒有一千兩銀子的話,我是不會賣的。”
將軍急忙答道:“就這麼說定了!禪師可不許反悔!”
為了防止夜長多夢,將軍叫侍從立即帶著銀子跟隨禪師回去取古董。一休禪師回到寺院,當著侍從的麵,拿起寺門口抵門的那塊石頭、正在喂狗的破碗以及自己的破手杖遞給他,讓他帶回去給將軍。
侍從依言把三件東西呈給將軍,又如實說明了它們的來處。
將軍聽後非常生氣,便跑去找一休禪師理論道:“你身為禪師,我一心想待你友善,為什麼要這樣欺騙、戲弄我呢?難道你就不怕我治你的罪嗎?”
一休禪師不溫不火,微笑著說道:“我沒有欺騙將軍啊。現在各地正在鬧饑荒,很多都餓死了。將軍的三千兩銀子,我都拿去賑濟災民了,你救了那麼多人的性命,難道不是得了無價之寶嗎?”
感悟
真正的無價之寶,不是價值連城的古董、鑽石之類的東西,而是愛心與慈善。當我們給予那些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及時的幫助時,我們就得到了無價之寶。
種下善因,就會收獲善果
很久以前,有一個人非常富有,他的名字叫多福。多福的家產多得難以計算,也沒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錢。
後來,多福信奉了佛教。他想:“世事無常,世上的一切都是變化不定的,連生命和財產,也不是永遠屬於自己的,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沒了;隻有多做好事、多積點功德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事。”於是他馬上發出了告示說:“如果有人沒錢吃飯、穿衣的,請速來取,數量不限。”
告示貼出去好久了,由於當時政通人和,國家安定,百姓生活富足,誰也不需要他的錢。多福又想:“看來大家並不需要錢,可是誰也免不了會鬧頭疼腦熱的,還是用錢給百姓買藥治病吧。”於是多福便四處采購,買來各種名貴藥材,每天在集市上免費提供給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