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老師外出了。門外來了一位肚子像籮、腿粗像鬥的病人。病人聽說這兒有名醫,便跑來求治。徒弟不敢隨便接待,就叫病人改天再來。病人苦苦哀求道:“求求先生,給我治一下吧!我家離這兒很遠,來一趟不容易。”這時,華佗見病人病得很重,就說:“我來給你治。”說著,拿出二兩砒霜交給病人說:“這是二兩砒霜,分兩次吃。可不能一次全吃了啊!”病人接過藥,連聲感謝。病人走後,師弟埋怨道:“砒霜是毒藥,吃死了人怎麼辦?”“這人得的是鼓脹病,必須以毒攻毒。”“治死了誰擔當得起?”華佗笑著說:“不會的,出了事我擔著。”那個大肚子病人拿藥出了村外,正巧碰上老醫生回來了,病人便走上前求治。老醫生一看,說道:“你這病容易治,買二兩砒霜,勻兩次吃。”有病人一聽,說:“二兩砒霜,你徒弟拿給我了,他叫我分兩次吃。”
老醫生接過藥一看,果然上麵寫得清楚,心想:“我這個方子除了護國寺老道人和華佗,還有誰知道呢?我沒有傳給徒弟呀?”
回到家裏,問兩個徒弟:“剛才大肚子病人的藥是誰開的?”徒弟指著華佗說:“是師兄。我說這藥有毒。他不聽。”華佗不慌不忙地說:“這病人得的是鼓脹病,用砒霜以毒攻毒。”“這是誰告訴你的?”“護國寺老道人,我在那兒學了幾年。”老醫生這才明白過來,他就是華佗,連忙說:“華佗啊!你怎麼到我這兒來當學徒啊?”華佗隻好說出求學的理由。老醫生聽完華佗的話,說:“以你名望,還到我這來吃苦,真對不起你呀!”老醫生當即把治頭風病的單方告訴了華佗。
在五代南唐時,有位畫家叫鍾隱,年紀不大就成了名。從此,家中的賓客絡繹不絕,好不熱鬧。可是鍾隱對這一切卻無動於衷,每天仍然在書房裏潛心作畫,除了萬不得已,一切應酬的事全讓家人代勞。
鍾隱的妻子對丈夫有些不太理解了。一天,鍾隱正在畫畫,他的妻子走進書房,幫他研墨。妻子幾次欲言,又幾次閉口,最後實在忍耐不住,說道:“你已有萬貫家財,才華也受到世人的讚賞,還有什麼值得你這樣每日辛苦呢?”鍾隱放下手中的筆,取下一幅畫,在妻子麵前打開,問:“你看這上麵的鳥畫得怎麼樣?”妻子說:“我不懂畫,不過我覺得那鳥翅膀正在動。”鍾隱又取出另一幅畫,放在妻子麵前,問:“你再看看這幅畫怎麼樣?”妻子說:“那鳥畫得呆頭呆腦,像是貼上去的。”鍾隱笑著說:“看得很準,隻是那第一幅是別人畫的,第二幅才是我畫的。雖說在畫山水畫上我已經有了點功夫,可畫花鳥還差得遠呢。”
鍾隱深知,要想畫好,必須有名師指點,事倍功半。他四處打聽擅畫花鳥的名師高手,也一無所獲。這一天,他與故人侯良一起吃酒,鍾隱說了自己的苦惱,並問侯良是否能給引薦個擅畫花鳥的名師。侯良說:“這你可找對人了。我的內兄郭乾暉就很擅長畫花鳥畫。我妻子說,有一次他畫的牡丹,競把蜜蜂給招來了。不過這個人連自己畫的畫兒也輕易不給人看。他畫畫還總躲著人。”鍾隱倒覺得他如此保守,恐怕必有訣竅。可是怎麼才能接近他呢?這得費費腦筋了。他四下打聽,聽說郭乾暉要買個家奴。這倒是個好機會。
於是,鍾隱打扮成仆人的樣子,混入郭府。幹一天活下來,鍾隱累得腰酸腿疼。唯一使他感到安慰的是他看到了一些郭乾暉畫的畫。鍾隱堅持不離郭乾暉左右,希望能親眼看見他作畫。而每次作畫,郭乾暉總是想方設法把他打發走。就這樣,鍾隱雖然賣身為奴,還是沒有看到郭乾暉作畫。一連兩個月過去了,鍾隱還是一無所獲,幾次他都產生了走的念頭,但心中又總是還有一線希望使他留下來。再說鍾隱的家裏,鍾隱賣身為奴去學畫的事情誰也沒有告訴,連他的妻子也隻知道他是出遠門。這些日子,朋友來找他,家人都說他出門了。也不知道去哪了。時間一長,人們就起了疑心。最後連家人也疑心重重,非要把他找回來不可。
一天,郭乾暉外出,聽人說鍾隱失蹤了兩個月了。再聽人家描述鍾隱的歲數和相貌,覺得跟家裏的那個年輕的人相像,他也正好來家裏兩個月。“怪不得他總想看我作畫呢”,郭乾暉恍然大悟,“不過他倒真是個好青年,有這樣的學生,是老師的幸運。我也就後繼有人了。”
鍾隱終於以執著的求學精神感動了郭乾暉,郭乾暉把自己多年的體會和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鍾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