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沒用的,隻要能夠做到合理安排,就能把所有的東西充分利用。辦事情要達到高效率,就要時時處處統籌兼顧,充分地利用一切資源。
成功並不需要很多
一位生活在蘇黎世郊區名叫尤利馬斯·馬吉的農村青年,在他年幼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更加不幸的是,在他20歲的時候,與他相依為命的父親也去世了。
父母留給他的,除了醜陋的長相和一個小小的磨房外,再也沒有其他任何的東西了。麵對這些,年輕的馬吉沒有抱怨,也沒有泄氣。可是他唯一會做的就是磨麵粉。他暗下決心,隻要世界上能磨的,就都要將它磨出個樣兒來。
一天,他從朋友舒勒醫生那裏得知,幹蔬菜磨碎後,不會損失營養價值。馬吉就借了一筆錢,買了蔬菜和豆類幹燥機開始生產蔬菜粉和豆粉。當他試著將這些速溶湯料運至市場後,出人意料地獲得了成功。因為他的產品得到了家庭主婦們的高度評價。僅5分鍾,一盆熱湯就做好了,既省時,又省力。到1886年,馬吉已開發出了3種袋裝速溶湯料。很快,他的產品暢銷歐洲。
歡欣鼓舞的馬吉真有些感謝父母了,感謝他們給自己留下了寶貴的磨房。
在以後的日子裏,馬吉在磨粉上很下工夫。1890年,他又推出新產品——能改善菜肴味道的萬能調味粉。調味粉可用於沙司、涼菜、肉魚、湯以及其他配菜,這些東西一上市又受到消費者歡迎。到了1901年,馬吉這個鄉下人已成為在幾個國家有企業的大老板了。直至1912年馬吉去世,他公司的產品仍然暢銷歐洲。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更為速溶產品提供了發展的最好契機。
當初,曾有人問馬吉成功的秘訣,他說:“其實,成功並不需要很多,有時隻需一個磨房就足夠了。”
感悟
成功並不需要很多必備的東西,有時隻需要一個小小的物件就可,關鍵的問題是要會運用我們現有的資源。我們都擁有許多屬於自己的東西,想一想如何發揮他們的功用,也許成功就離我們不遠了。
別把困難在想象中放大
有個年輕人叫瓊斯,大學畢業後,他如願地進入當地的《明星報》任記者。有一天,他的上司交給他一個任務:采訪大法官布蘭代斯。
第一次接到重要任務,瓊斯不是欣喜若狂,而是愁眉苦臉。他想:自己任職的報紙又不是當地的一流大報,自己也隻是一名剛剛出道、名不見經傳的小記者,大法官布蘭代斯怎麼會接受他的采訪呢?
同事史蒂芬獲悉他的苦惱後,拍拍他的肩膀,說:“我很理解你。讓我來打個比方――這就好比躲在陰暗的房子裏,然後想象外麵的陽光多麼的熾烈。其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往外跨出第一步。”
史蒂芬拿起瓊斯桌上的電話,查詢布蘭代斯的辦公室電話。很快,他與大法官的秘書接上了號。接下來,史蒂芬直截了當地道出了他的要求:“我是《明星報》新聞部記者瓊斯,我奉命訪問法官,不知他今天能否接見我呢?”旁邊的瓊斯嚇了一跳。
史蒂芬一邊接電話,一邊不忘抽空向目瞪口呆的瓊斯扮個鬼臉。接著,瓊斯聽到了他的答話:“謝謝你。明天1點15分,我準時到。”
“瞧,直接向人說出你的想法,不就管用了嗎?”史蒂芬向瓊斯揚揚話筒,“明天中午1點15分,你的約會定好了。”一直在旁邊看著整個過程的瓊斯麵色放緩,似有所悟。
多年以後,昔日羞怯的瓊斯已成為了《明星報》的台柱記者。回顧此事,他仍覺得刻骨銘心:“從那時起,我學會了單刀直入的辦法,做來不易,但很有用。而且,第一次克服了心中的畏怯,下一次就容易多了。”
感悟
很多時候,我們都把困難在想象中放大了一百倍。事實上,隻要我們走出了第一步,就會發現,那些所謂的麻煩與困難,有時隻是自己嚇自己。行動起來,勇敢地去做,很多事其實都很簡單。
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所蒙騙
一次,在壩子的東街場,來了一個狡猾的賣刀人。他是專門賣傣族小夥子喜愛的那種長刀的。他在刀殼、刀柄上塗上彩色斑斕的油漆,係上一穗穗黃絲線,把刀的外表裝飾得花花綠綠,十分漂亮。
他對一群小夥子誇道:“我這種刀,鋼性最好,砍石頭就像切豆腐!”他砍一塊瓦片,瓦片碎了,刀口一點不鈍。其實,他隻有這把刀是好的。小夥子們爭著購買。賣刀人按住口袋說:“口袋裏的刀和外麵這把刀完全一樣。5塊錢一把,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挑挑揀揀的,這麼多小姑娘看著不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