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新節儉主義”,其實是一種以理性務實的態度麵對人生!該花的絕不吝嗇,該省的絕不浪費,換句話說,就是把錢花在刀刃上。這裏有一個前提就是通過合理分析物價等生活成本的構成,然後相應地施行“節儉”。請大家記住,理性+規劃+一點點不怕麻煩=新節儉主義=普通人的幸福生活。
1.賺錢有道,節儉有方
Cathy覺得單純花費很愚蠢,利用錢再生錢這才是生活品質的保證。她不認為節儉應該就是每分錢都算計,而是大處著眼,讓花出去的錢得到遠遠超出的價值,這才叫節儉。比如,她前年買了一套房子,買進的時候4萬多美元,裝修了一下,每月可收取500多美元的租金,兩年間她進了1萬多美元,今年她看看房屋行情不錯,把這套房子以6萬美元賣了,等於又多了一套房子的錢。
你也許會說這叫賺錢有道,但Cathy卻認為這叫節儉有道。因在她看來,這些錢她可以花在買奢侈品上,4萬多美元,馬上可以蹤影全無。Cathy之所以一直不買車,就是認為買車是種無窮無盡的花費,當第一次花出去這筆錢後,以後會為這筆花出去的錢添加很多的花費,而車的價值卻在減低,這叫浪費。真正的節儉不是不花費,而是花在值得的地方,花在可以創造更多價值的地方。這就是Cathy所理解的節儉。從她的身上,我們是否能夠領會到“賺錢有道,節儉有方”的真諦呢?
2.買得貴不如買得好
麗莎不喜歡看書,總喜歡看看影視節目,在她看來,電器時代誰還拿眼睛爬文字。因此買電器等總能一步到位,就拿彩電來說,彩電買了當時最豪華的25寸直角平麵,錄像機買了會自動翻帶的具備錄放功能的牌子,洗衣機買了全自動帶烘幹的渦輪工,誰知沒用到兩年,全都成了回收貨。她吸取了這些教訓後,總結出家電消費必須堅持的“滯後15個月”的原則,也就是說,與最新型號的商品保持15個月的距離,等新產品的技術成熟以後,質量提高了一倍,價格降了一半,消費起來又實惠又放心。
在服飾消費方麵,麗莎的原則是既要豐富多彩,又要講究實惠。她把買衣服的錢分成三等份:花少量的錢買經典名牌,多數在換季打折時買,可便宜一半;用1/3的錢買最時髦的大眾品牌,如條紋毛衣、閃色襯衣等,這一部分投資可以使你緊跟形勢,形象不至於落後;剩下1/3的錢花在買便宜的無名服飾上,如造型別致的T恤、白襯衫、運動茄克,完全可以按照你自己的美學觀去選擇。有時一件無名的運動茄克,配上名牌休閑長褲,那種“為她所有”的創造性發揮,才顯示眼光及品位。這樣,既買了經典名牌,又不失時尚形象,還可以少花錢。
3.摳出生活的品位來
Susan,24歲,時尚雜誌編輯,剛工作不久的她月收入3000美元,上交家裏1000美元,雖然工資並不高,然而時尚編輯的身份又讓她對衣服有較高的品位。拿她自己的話說,名牌也是人做出來的。比如前兩天,她看中一套Chanel的經典粗呢套裝,便利用工作之便從網上打印了圖片,拿去照著量尺寸買料子,找相熟的裁縫定做。費用嘛,手工加布料一共才300美元,如果是正品,上千美元都不止。談起自己的生活,她真的是一套一套的:在美容方麵,內調永遠比任何外用的昂貴化妝品重要,所以還是多用食補實惠;注意每月購衣款的分配:1/3經典名牌,1/3當季流行,1/3攤邊小貨,這樣既能出得高檔場所,亦能體現自己的風格;仿照心儀的名牌款式定做衣服鞋子;日日下館子倒不如花錢雇個阿姨燒菜,然後自己中午帶飯去公司,又健康又衛生;上下班打車不如坐地鐵,坐地鐵不如騎自行車,如果條件允許,起步費10美元之內皆可步行,既散心又運動了,有益身心健康。
4.品味生活,節儉小訣竅
累積財富不外開源和節流兩大方法,開源較費功夫,節流簡單易行。一些“吝嗇專家”為我們提供了以下的節儉理財的小訣竅:
(1)不斷從薪水中撥出部分款項,5%、10%、25%都可,反正要存;
(2)搞清楚你的錢每天、每周、每月流向哪裏,也就是要詳細列出預算與支出;
(3)檢查、核對所有的收據,看看商家有沒有多收費;
(4)信用卡隻保留一張,能夠證明自己的身份就夠了,欠賬每月絕對還清;
(5)乘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節省停車費、汽油費、保險費,以及找停車位的時間;
(6)多讀些有關修養、投資致富的“實用手冊”,最好從圖書館借,或從因特網下載,省錢;
(7)簡化生活,房子不用太大,買二手汽車,到廉價商店、拍賣場等處購物;
(8)掂量買東西的價值,想想“花這錢值不值得”,便宜貨不見得劃得來,貴也不一定能保證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