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理財要有耐心
理財讓女性朋友享受到結果帶來的成就感,同時,也使她們在理財過程中麵臨著挑戰。許多時候,理財專家在給我們舉證這樣的說法:一個人,每月投資800美元,那麼40年後我們就有可能成為百萬甚至是千萬財富的擁有者。話已至此,有的人就會不耐煩地問:“要等40年?!40年後我還不知道我在哪裏呢,或許早就不跟錢打交道了,我還要那億萬美元做什麼?”是的,在這裏,專家一方麵在告訴我們要養成理財的習慣,另一方麵也是在告訴我們理財致富我們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需要持之以恒。同時也在提醒女性朋友,時間是理財不可或缺的因素。隻有在相對長的時間裏,你的複利才會發揮出效果來,靠僥幸你可能一夜暴富,但也同樣可能在一夜之間傾家蕩產。
腦袋決定口袋,在理財的博弈中更有充分的表現,要盤活屬於你手中的那些死錢,你首先要盤活的是你的腦子,死腦筋就隻能讓那些屬於你的小錢在擔心自己、家人健康與平安中小心得以保全,久而久之,你可能保的是“本錢”,流走的是“滾滾財富”。
生活中大多數的煩惱都源自金錢
卡耐基箴言
人們70%的煩惱都來自金錢,而人們在對待金錢問題時,卻往往盲目地隨意處置。令大多數人感到煩心的,並不是收入的錢不夠,而是手中已得到的錢不知道如何支配。
根據《婦女家庭月刊》的一項調查,人們70%的煩惱都與錢財有關。從蓋洛普民意測驗研究中顯示,據該協會主席蓋洛普·喬治說,大多數人都確信隻要收入多增加10%,人們就不會再有任何財政方麵的問題。很多情況下確實如此,但更令人吃驚的是,有更多的實際情況恰好相反。在撰寫本章時,我曾向測算專家愛爾茜·斯塔普裏頓夫人請教,她曾多年擔任紐約及吉姆貝爾兩州的瓦那梅科百貨公司的財務顧問,她還以私人顧問身份幫助那些為財務問題而苦惱困擾的人。她幫助過各收入水平段的人,從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的行李搬運工至年薪高達10萬美元的公司經理。她是這麼對我說的:“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多賺錢並不能完全解決他們的財務苦惱。”我經常看到的情況是,收入增加後,並沒有什麼更大的好處,隻是使消費開支增長更快、更使人頭痛。“使多數人感到苦惱的,”她說,“並不是收入的錢欠缺,而是不知道如何支配現有的收入!”最後那句話可能你會不屑一顧,是嗎?好吧,在你再次嗤之以鼻前,請別忘了,斯塔普裏頓並沒說“所有人”。她說的是“大多數人”。她並非就你而言。她所指的是你的兄弟姊妹,這些人為數眾多。
許多讀者有可能心想:“我希望作者親自來試試:按照我的周薪標準,付我的賬單,維持必需的開支消費。他試一試就知道了,保證他會明白我的難處,不再空口胡說。”不錯,我也有自己的財務難題:在密蘇裏的玉米田和穀倉裏,我做過辛苦的勞力,而且每天工作10個小時。我工作賣力,直累到腰酸背痛。我當時所做苦工得到的收入,並非1美元每小時,也不是50美分,甚至不是10美分。那時我的收入是每小時5美分,每天工作10小時。
我嚐過連續20年住在一間沒有浴室、沒有衛生間和水龍頭的房子裏是多麼難受的滋味。我嚐過冬季睡在一間零下15度的臥室中,是怎樣的難熬。我嚐過徒步走好幾公裏遠,就是為了節省一毛錢車費,當然還有鞋底漏洞、褲子補丁摞補丁的滋味。我還吃過餐廳裏最便宜的飯菜,還有過把褲子壓在床墊下的尷尬經曆,因為我沒錢讓洗衣店為我清洗。
然而在那段艱難歲月中,我仍想法從牙縫中省下幾毛錢,因為如果不留些存款,我心裏就不踏實。由於這段經曆,我明白了,如果你不想負債累累或者避免金錢帶來的苦惱,必須首先擬定一個消費預算計劃,然後根據預算計劃來花錢。可惜,大多數人並不這樣做。如我的好朋友裏昂西蒙,他說人們在處理錢財方麵的事務時,會表現得格外隨意。他說他所認識的一個會計,在公司工作時對數字非常敏感,可一到處理他的私人財產問題時……打個比方吧,如果他在星期五中午拿到報酬,他會馬上去逛街,一看到商店櫥窗裏陳列著令他著迷的大衣,就毫不猶豫地買下來,當時他根本不考慮房租、電費,還有各項生活“雜”費早晚都要從工資存折裏取出來支付。然而這人心知肚明,如果他所工作的那家公司按他這種方式經營,總是貪圖眼前的利益,公司將勢必破產。
你需要對一件事慎重:當涉及你的錢財問題時,就相當於是在經營自己的事業。而如何處理自己的財政問題,實際上也是你“自負盈虧”的事,別人根本插不上手。
理財是女人的必修課
卡耐基箴言
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不要成為金錢的奴隸,也不要因為金錢而傷害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以及家庭的幸福。金錢是一種沒有生命的東西,它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我們的幸福並非完全由它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