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從容生活,財富相伴(1)(1 / 3)

——做一個善於理財的幸福女人

一個女人如果善於打理自己的財務,她的一生都會衣食無憂。相反,如果一個女人不善於理財,她的生活很可能陷入到困頓之中。

腦袋決定口袋

卡耐基箴言

生活中的大多數女性可能往往會覺得談錢很不好意思,害怕被人誤解為吝嗇、銅臭。但作為現代女性完全沒有必要有這樣的想法,畢竟現實生活是離不開錢的,敢於談錢就是敢於麵對現實的一種表現。

對於女性朋友來說,理財既是一場智慧的較量,更是一種觀念的博弈。作為女人,如何才能在理財中博得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呢?有財要理財,無財也要理財。此刻,你最為需要解決的就是觀念問題:腦袋決定你的口袋,隻有撇去你的那些錯誤理財觀念,建立現代女性的理財新經,你才能理好財擁有更多的財富。

現代女性頭腦中普遍存在的錯誤觀念有以下幾點:

1.我不需要理財

一些自信滿滿的人常有這種說法,理什麼財,我就不怎麼理財,當然我也不會每月花光光,自己一樣過得很好。每年還能剩一點錢夠零花。有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乍一聽,好像這樣的生活方式也挺好,不用費心去理財,有錢就花,沒錢就不花。但是,細想一下,你真的不需要理財嗎?

Sharry,31歲,一公司銷售經理,一年下來可以計算的收入好幾十萬,也是多數人心中羨慕的偶像級生活,但,這些“光輝”被母親的病危通知書全部抹殺了,幾經挪借才湊齊了“救命錢”,後來漸漸地減少了開支,去五星級的影院變成了在家看碟,平時上班打車變成了趕公交、轉城鐵,總之每逢開支都開始盤算著花,試著讓自己攢點錢。

想想今天的自己還很年輕,精力體力都算充沛,如果天天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未來的生活要如何應付呢?麵對老年社會的到來,一對夫婦要養4個老人的局麵,多少有些無奈。事實上,越是收入高,你的理財渠道和收益也就更高,防患於未然,為己、為家人,理財都是必需的。

2.我沒財可理

不要說等自己真的有了足夠的閑錢後再開始理財,要從現在開始,越早開始,受益越早。之所以這樣說,不僅因為周遭有許多女性朋友在談到理財問題的時候,經常會說一句:“我沒有錢可以理。”這句話的“出鏡率”甚高。幾乎我遇到過的80%以上的年輕女性朋友都會這麼說,尤其剛畢業工作不久的女性朋友更是如此。其實財產和能力一樣,我們幾乎無法說一個正常的人沒有能力。

現在,結婚、買房成為擺在許多年輕女性朋友麵前的“兩座大山”,所以很多年輕女性提到理財大都開始撇嘴:手頭工資除去房租、吃喝、買衣服、付月供,能夠不出赤字就已經不錯了,沒有錢何來理財之說?這是個具有普遍性的觀點。著名理財師劉彥斌在很多場合多次提出,許多女士對於理財的認識大都走進了這樣一個共同誤區。實際上,理財並不是一定要等你有錢了,而是要在現有條件下實現你的財務安全,提升你的生活品質。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開始意識到了這一點,尤其是在近幾年理財手段越來越多,理財產品越來越豐富的情況下,養家和理財開始同樣重要起來。

3.會理財不如會掙錢

這種想法很多女性朋友都有,甚至有些女士會想當然地這樣反駁:“開源節流”首先要開源,否則,沒有來源,理財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的,沒錯,但理財和掙錢並不矛盾,二者往往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有著高收入的人應該有更好的理財方法來打理自己的財產,為進一步提高你的生活水平,或者說為了你的下一個“挑戰目標”而積蓄力量。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理財也是一種“掙錢”的手段,是我們實現目的的一種方式。縱觀那些大人物們都是具有很強的理財觀念的,如果你並不打算有更具挑戰性的生活(意味著你的風險不會很高),如果你可以保證周遭的人永遠平安健康的話,那麼你確實可以“養尊處優”了。但是實際上,這個假設性的前提幾乎是不存在的,何況即使你的實力已經可以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或者想作一些投資,你仍然需要理財,你也會感覺到理財對你的重要性,因為你想要進行創業、投資這些經濟行為,意味著你麵臨的經濟風險又加大了,你必須通過合理的理財手段增強自己的風險抵禦能力,在達成目的的同時,又保證自己的經濟安全。

4.早理財,早受益

“等待”是女性理財的大敵!尤其是在剛有理財意識的時候,我們很多時候都在等待一個理財的機會,事實上,我們要做的不是先等待機會,而後投資,而是要先投資,再等待機會。從資產增值的複利公式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影響未來財富最大的因素是資產報酬率的高低與時間的長短,而你現在本錢的多少是相對沒法控製的,也就是說,你不可能想當然地拿多少資金去理財投資。“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不僅是對人類品格的一種倡導,也是一種對理財人的愛心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