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完美人生的個性資本(1)(3 / 3)

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是:“一種完整的肉體、心理和社會良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傷殘。”然而,專家們認為,健康是多方麵的,包括解剖學上、生理學上、精神病學上等方麵,健康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的製約。各種傷殘的相對重要性將不同程度地取決於文化環境以及傷殘的個人在那種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作為生存於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講,應該改變以往對健康的狹隘理解,從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等多個角度來看待健康問題,並以此作為衡量自己生活的標準,使自己成為一個身心健康之人,以充分享受美滿幸福的人生。在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十分迅速,許多頗有影響的心理學家對心理健康也提出了自己的標準。如美國著名的人格心理學家奧爾波特認為,心理健康應包括以下6個標準:

1.力爭自我的成長;

2.能客觀地認識自己;

3.人生觀的統一;

4.有與他人建立和睦關係的能力;

5.人生長需要的能力、知識的技能的獲得;

6.具有同情心,對生命充滿愛。

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馬斯洛(A.hslow)也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條標準: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

3.生活的目標能切合實際;

4.與現實環境能保持接觸;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8.適度的情緒表達及控製;

9.在不違背團體要求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10.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一個人光有發達的四肢、健壯的肌體,這並不是一個完全健康的人。在一個發育良好的體內,必須同時具有一種正常而良好的心理,這才是我們獲得幸福、取得成功的前提。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遭受情場失意、官場失位、商場失利等方麵的打擊;我們每個人都會經受幸福時的歡暢、順利時的激動、委屈時的苦悶、挫折時的悲觀、選擇時的彷徨,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碗酸、甜、苦、辣的湯,你必須品嚐。

人生的幸福美滿其實是人的一種感覺,一種心情。外部世界是一回事,我們的內心又是一種境界,一個人是歡欣鼓舞、興高采烈,還是孤獨苦悶,垂頭喪氣,這主要由我們的心理、個體的態度來支配。事物本身隻是影響我們的態度,並不能直接影響我們的心情。

一個人心理健康,幸福美滿才能長駐。如果一個人心理不健康,縱有山珍海味、金錢權勢,內心仍可能痛苦淒涼;心理健康,可使你積極地麵對一切,化憂解難,驅除消極情緒,獲得一個美滿與幸福的人生。

戰勝你的弱點

人人都有脆弱之處,但睿智進取者卻能坦誠麵對自己的弱點與死角。如果你有弱點,要有勇氣去承認它,然後通過各種渠道去戰勝它。

一些人總是懷著某種自卑心理而生活。有的人因為太瘦,怕看起來太瘦而被人瞧不起,因此經常會擔心、恐懼;有的人則覺得自己太矮,不敢與別人站到一起,久而久之,把自己孤立起來了。不僅隻有外貌,有時候對自己的才能也會多多少少有些自卑感。

有自卑感的人其實都能認識自己的問題所在,但就是克服不了它,整天悶悶不樂,無法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所以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能不拘泥於自卑,把自己的優點盡量發揮出來。

實際上,任何人都擁有特殊能力或才能。不管怎樣愚笨的人,都有隻有他才能做到的事情。同時,被認為隻能做一件事的人,也往往會有多樣的才能,隻是自己無法發現,周圍的人也無法發現,所以就讓自己的才能一直沉睡下去,沒辦法活用而已。但是自己很不易發現自己的才能,反而隻會發現自己的缺點,潛在的才能就這樣一直隱藏下去。因此通往成功的第一步,首先要不拘泥於自己的弱點。

1951年,英國有一位名叫富蘭克林的科學家,從自己拍得極好的DNA的X射線照片上發現了DNA的螺旋結構之後,他想就這一發現做了一次演講。然而由於他生性自卑,又懷疑自己的假說是錯誤的,從而放棄了這個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