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每天忙於緊張而略顯慌亂的工作,但是這不能阻礙你保留出時間去溝通。對團隊領導人來說,實現組織成員之間的有效、及時溝通顯得尤其重要。領導者語言表達出眾,能從下屬那裏獲得有價值的信息,並讓大家準確理解你的意圖,這是團隊協作與高效執行的基礎。
1.創造接納的溝通氣氛
溝通是一門藝術,而不僅僅是一種技巧。提出自己想法可能會凸顯出自己的弱點,但是,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值得大家不斷練習的過程。你告訴別人你的想法,也會希望別人把想法分享給你。這件事情需要不斷地努力,付出時間才能夠被創造出來。
你或許每天忙於緊張而略顯慌亂的工作,但是這不能阻礙你保留出時間去溝通。不溝通,再高明的主意都是一文不值的。溝通可以有很多方式,當你在開會與人經過走廊時,當你在餐廳用餐的半小時或與同事麵對麵的討論時,都可以有效地溝通。溝通對於人類,應該是一件永不停歇的事情。
不過不良溝通也時有發生。人和人之間的不信任,相互譴責,矛盾等等,都回使溝通變形。長久以來,人們似乎更相信頑固不化等於萬事通,爭論不休就是正直,大吼大叫就是權威。但我們相信,這樣的日子遲早都回過去。
作為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前董事長的傑利·克林華,把公司的溝通狀況形容成為小孩子的遊戲。他說:“住在隔壁的鄰居家的小孩如果想要商量一些重要的事情,他們就會走到草坪上講幾句。但是如果這兩個男孩屬於公司的兩個部門,那麼,其中的一個男孩子就會首先告訴他的哥哥,然後他的哥哥告訴他的媽媽,媽媽又會告訴爸爸。爸爸會走到草坪上告訴另一位父親,而這位父親告訴男孩的媽媽,最後終於一個消息傳到了隔壁的男孩子那裏。有趣的是,這個男孩一般會想:隔壁那個男孩到底想說些什麼?”
為此,克林華在董事會上表示:“我們應該打破溝通的藩籬,至少在克萊斯勒公司應該是這樣。例如:當你想要改善線上的工作需要另一個人的配合時,你隻需要走過去告訴他就好了。千萬不要先報告給你的上級,你的上級報告給他的上級。等過去很長時間以後,那個裝配線上的人也不明白你到底要他做什麼。”
不管你是不是領導,現在,你都應該明白溝通的重要性。有效的溝通才能真正激勵別人,才能把好主意轉化為行動。
理論上,有效的溝通其實並不難。實際上,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和別人溝通。我們從小做著的事就是溝通。可在成人世界中,我們都知道真正有效的溝通其實很珍貴,也很難。
美國航空公司的董事長羅伯特·克蘭戴爾擁有一間巨大的會議室。每周一,他都會召集各部門的主管到會議室中與他們交流,這一舉動是為了聆聽他們每個人真正的想法。克蘭戴爾不久前說:“昨天早上,我還和高層的主管以及各部門派出的8到12位同事,討論相當繁複的分析工作。
時過境遷,當初我們設計的係統現在已經不能滿足乘客的輸送量了,我們希望清楚的是,機場的目前運行狀況是否合乎經濟效益。這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問題。需要大量的資料,為了能夠獲得最全麵地看法和感覺,我們會花很長時間討論。”
在許多公司中,隨時能夠進行的溝通就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麵對麵”的溝通方式是哈裏森會議服務公司董事長沃爾特·葛林最常用的方式。葛林認為:他們的公司有了固定的架構,這是有些不幸的。公司的總裁、副總裁和許多其他的人,都回用一對一的方式解決困難。他利用自己吃午餐的時間會見他想要與之交談的那個人。他能夠從談話中看出員工對公司和自己的工作的真正看法。他也能多了解一些公司的人。這是這些談話,讓他對於發展公司有了更加遠大的理想。
道格拉斯·華納把上麵的直接溝通的方式引進了曆史悠久的摩根銀行。他說:“我要求銀行主管不要求別人必須走進他的辦公室談話,而是應該必須走出自己的辦公室。”一周之內,華納和其他的主管進行了“眼對眼、直接的溝通”。這些非正式的談話使華納發現了麵對麵溝通的價值。因此,他不僅邀請本地的主管還邀請海外的主管一起聚餐。
康年公司主管品質的總經理是大衛·路德,他也認同這種做法:“這種方法被我叫做向下撒網。去公司的基層看看,就會弄清楚那裏出現問題。員工到底在說些什麼?他們在煩惱什麼和我能幫他們什麼。”
並非隻有在辦公室裏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任何人都少不了會麵,而恰如其分的溝通,就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