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七章 驚慌失措(1 / 1)

這時她才開始驚慌失措,她並不認識圍場的路,按理說圍場四周都應該插有紅旗標誌,以警告周圍獵手和百姓不要靠近,她打量四周,卻並沒有見到什麼紅旗啊!

她隻得轉過馬頭向回走,但她又不記得來時的路,就勒著馬四處遊躥。

這驪山山勢逶迤,樹木蔥蘢,遠望宛如一匹蒼黛色的駿馬而得名。因景色翠秀,美如錦繡,故又名“繡嶺”。每當夕陽西下,驪山輝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綺麗,有“驪山晚照”之美譽。 她在山中策馬緩緩而行一路上的風景使得她心礦神怡,險些忘記了自己還要回行宮去。

山上古樹參天接連蔽日,陽光從枝葉間的縫隙篩下,落在她的肩頭。她本想記清每個樹木的樣子以便認路,卻發現這裏的樹都長成一個樣,根本無法辨認,無論從哪個方向跑最後都能回到原地。

正當她萬分焦急時,天卻陰了下來,不一會兒,空中就飄起了絨絨細雪,她暗叫不好,若是過了申時,狩獵就會結束,她更不可能找到正確的路出山了。

她雖然著急,怕馬蹄聲擾亂她的聽覺又不敢快速奔馳,她耳力極好,此時竟聽不見遠處的一點聲音。也不知走了多久,地上積雪已經一寸厚了,樹枝上也都掛滿了雪,更讓人分不清方向。她感覺申時好向已經過去了,便翻身上馬,飛速疾馳。

終於,她看到前方出現一抹殷紅,那應該就是他們說的紅旗,她心中一喜,正打算過去,耳畔卻傳來一陣刀劍相撞的金屬聲,她對那種聲音極其敏銳,仔細想了想,還是掉過馬向那廝打的方向奔去。

當她離那些人還有一段距離時停住了馬,見前方幾個身穿黑衣的人正將李恪包圍住,李恪手中拿的那柄劍上已有血跡。她不由皺了皺眉,又是那些黑衣人。

也不知是誰先動了手,雪亮的刀刃散發出光芒,在雪地裏格外顯眼,李恪揮動手中的劍,轉身將一個黑衣人刺傷,但還有更多的刀劍向他身上砍來,他也正在想如何逃走,奈何他們的包圍圈十分緊密,哪一方的人倒下都有前來頂替的人上來。他也知道不能再拖下去,現在那些黑衣人不動他明顯是受了旨意,要將他活捉,可再過片刻,那些黑衣人就會失去耐性,直接動手,到時候他必敗下陣來。

楊出雲策馬在遠處觀望,見李恪被包圍她卻絲毫沒有反映,表情反而更加冷淡,她並不想救他。她腦海裏不斷湧出這十年來在西域的困苦生活,和十年前他狠心將自己送到西域的場景,她越發想掉頭就走,可身體好像凍僵了似地,竟動彈不得。最後,她一咬牙,還是從背後拿過了弓,對著前方的黑衣人連射了三支羽箭。

她還欠他一個人情,當年畢竟是他將自己從大牢裏救了出來,這個恩情,她是無論如何都要還的。可如果下次他再有危險,她是不會再救他的。

楊出雲不由苦笑一聲,其實他們兩人之間的恩怨,早已算不清了。

那些黑衣人四處找尋羽箭的來曆,這才看到了樹林中的楊出雲。他們看到她時,不由眼前一亮,一個白衣公子策馬立在漫天飛雪中,偏此刻四周景致如畫,而那眉目秀氣的英俊少年也如畫。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楊出雲已經又射了好幾支羽箭出去,黑衣人這才開始攻擊,也不管上頭任命是要捉活的還是捉死的,拚盡全身解數來對抗這兩個人。

李恪見楊出雲前來與他並肩戰鬥,心中喜悅無比,手中的劍揮舞的也越發像樣,楊出雲乍一見,還以為李恪不僅書讀的好,功夫也不差。

寡不敵眾,他們兩人已經被逼到了懸崖的邊上,黑衣人好像終於下定決心,要殺他們滅口,一個個都從身後拿出了弓箭,對準他們。

楊出雲這才慌了神,本不想救他,卻連帶自己的性命也要搭上了。

一支支羽箭從耳邊飛過,帶著破風蕭瑟之聲,身旁的李恪突然擋在了她的身前,用力將她向後退。楊出雲隻覺她的身體如燕般不停地向下墜落,在她意識還清醒的那一刻,她感到的是李恪雙手緊抓住她的胳膊帶來的痛楚,和下降時疾風迎麵如刀割似地疼。

而就在她將要落到崖底時,立刻一個旋轉,把楊出雲推在了自己的上方……